1
“心理学”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大家对于“心理咨询”的接受度也在逐步提高,每年都有大批的爱好者考出“心理咨询师证书",这个行业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是最恰当的。因此,做为一个入行相对久一点我来说,想对有兴趣考证、或者考了证准备入行的朋友们,聊点心里话。
我把学习心理学的过程,比喻成养猫的过程,第一步是诞生一只完整的心理猫。精神分析动力学、人本主义、行为疗法、认识疗法是心理猫的头和躯干;找个资深的前辈去做来访者清理自己的过程叫做个人体验,是心理猫的眼睛;当你开始从业后,找个资深的前辈向他汇报你的工作过程而得到专业的反馈叫做案例督导,是心理猫的耳朵。而心理猫的尾巴很重要,是维持各方面的平衡的;胡子用来衡量,来找你做咨询的来访者跟你匹配不匹配的,就象猫的胡子是衡量它身体宽度是一样的。
好玩儿吧,有了雏形,再每天喂它各种知识,付出耐心与爱心,还怕它长不大吗?养大一只心理猫,是不容易的,考验的是你的人格、颠覆的是你的三观。曾经问过一个资深的精神分析前辈,他的成长过程,他长叹一声说:“也是脱了很多层皮,赔进去半条老命呀。”
精神分析是一门人格鉴赏学,绝对是透视你的人格,拆除重建你花了几十年搭建的防御系统,哪有这么简单?你能活到现在,说明你的防御系统是成功的,你养心理猫,无非是想让自己活得再好一点,有趣味一点罢了。所以,资深前辈说这话的时候我一点也没笑,真正进行个人体验的时候,眼泪绝对少不了。
谁的人生没有创伤呢?有句话是养虎为患,猫是老虎的师傅,你以为心理猫那么好养吗?考出心理咨询师证来,只不过是,你具备了领养资格而已。
那么,我就跟大家聊聊,养心理猫的心得吧。
2
在心理学界,在各行各业,基本原理都是最重要的。比如武术,武术注重的是拳脚,武术的精髓,要告诉学生的是,七分理三分拳,我们会发现原理的重要性,而能够把原理讲明白的,就是理论。一只健康茁壮的心理猫,外形看上去就要胖胖肥肥很有力量的。
而理论的学习呢,往往是被学习者最容易回避的一个部分,因为理论的学习百无一用,不像技术一样,看得见摸得着,直接用又没得时间了,第二学起来很枯燥,没有什么趣味性,只是符号方面的符号层面的,真正到了运用的时候,又显露不出来。
如同地基,建筑物的地基,真到建筑盖起来的时候,地基是埋到地下的,我们永远看不见,所以就容易对我们学习者的构成误解。以为这部分是可以忽略的,但是当我们想忽略过去的时候,以后我们的体验我们的实践,就越来越清晰了。
为什么有人养心理猫养着养着不养了,原因就在于地基不牢,不懂基本原理,原理不是很扎实,只是把焦点注重于技术,往往有一些技术又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比如有些专业技术,在某个历史阶段,被大家推崇,过一段时间,假以时日,时间长了会发现它慢慢被淘汰了,影响力减弱,如果我们再重新去学,大家又感到麻烦,说哎呀,学了白学,但是如果我们懂原理的话,技术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只要我懂原理,如果有新的技术来了,我就可以理解,仍然可以使用,这就是理论基础重要性。
但是人又有种本能的东西,我们以最小的付出获出最大的回报,这些东西不被我们警觉,我们就很容易忽略理论学习的部分,又没用,学起来又枯燥,又没啥意思,还有很多东西又是要记又是要背的,所以就很麻烦。但是我们也同样知道,有些专业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总有一引起人具有后劲的,也总有一些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要么原地踏步,要么就无疾而终呢,就退出这个行业了。
3
也有一些智者,会通的这种体验,回过头来,再补充理论,这部分一旦补充好了,就可以继续上路了。是这样,再一个呢,理论和原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在后续的发展当中,让我们只找到当中适合个人的发展方向,大家知道,我们整个心理学的操作技术,临床心理学的操作技术,现在我真没统计过,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十年以前,我曾经统计过,全世界心理治疗临床心理治疗的技术类别,三千多种。三千多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知道的所谓的海灵格、萨提亚,只不过是他们像传教一样,让大家知道。
所以说为什么初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对待这些东西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呢?原因是我们可能,在当年我们更多的关注了这部分,实际上心理临床心理学和操作技术,就如同当年的基督传教,比如说他们特别喜欢这个专业技术的人,他们像传教士一样,极力想把专业技术在处女地上,在空白地上,呈现出来。
海灵格、萨提亚,他们只不过是传教士,到了我们这里,把他们技术,传播到了我们这个地方,让我们接触到了这个部分,实际上他们也是在三千多种治疗技术之一的,包括亚龙。是吧,我们所说的欧文亚龙,也是所有的传教技术的一种吧。这样,我们只知道了他们传播的,我相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会有其他的东西传过来,让我们感到惊奇,让我们去追随。
大家发现,技术是一点儿都不缺的。但是原理就是原理,因为事实真相只有一个,那我们一旦掌握这种原理之后,我们会选择适合我个人的,我的人格特质,我的爱好,我的擅长,我会选择一个技术,有理论框架,我去做进去。我去做进去这样的话,这就是最适合我的。
这些三千种技术都是经过理论和实践检验的,我们任何一个做好了,在专业上,就受用不尽。这样我们在后续的专业发展当中,就有了后续,就有了一个主导,就有了个标杆儿,剩下的我们对培训也好,就有了选择性,很清晰的选择性。
这样话,就大大的节省了我们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能够让我们有的放矢的去建设我们的专业,这一切的基础都是源自于我们对基础原理的学习。
4
现在,在全世界,在科学界也好,在主流也好,组成心理猫躯干的四个部分,是全世界各大学科所认可的,这四个框架,这是无可争辩的。也可以这样说,耶鲁大学所设的课程和济南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所设的课程,是一个课程,他不会说是一个大学一个专业,他设置不同的科目,那是不可能的。
四个主流框架是:动力学框架、人本框架、认知框架、行为框架,这是主要的,剩下的那些都可以做为选修,作为知识的扩充,和填补。
所以说这是我们所知道的,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些部分来奠定我们的专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就随意啦,我们喜欢什么,就入行什么,喜欢行为的入行为,喜欢人本的入行人本。但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基础理论的学习,这是不可逾越的。我把他说的这么绝对了,就是不可逾越的部分,所以说它枯燥,所以会让我们用一些时间去做一些功课,下些功夫,但是必须的!不可逾越,任何想过去想绕过他的,都是,无意识的幻想,完美的无意识幻想,也就是这一部分剩下来的,我们,一旦这些部分我们掌握了,就理论指导实践了,我们可能就会进入到实践层面再实践的部分,我们会进入到从理论到实践,我们会有处理的部分就是,是自信的部分,我们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专业人员,在不停的学习就是不落到实处。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防御,我很用功,我很喜欢,一切都说得过去,实际上防御的是自卑,是他对这个专业的能力信心的缺乏。如果我们长看覅看学习了,而没落到实处,这部分是需要成长的,这是个问题,我们需要去处理。
通常情况下我们学习理论了,不管感到多么忐忑,就像我们当年孩童学走路是一样的,总要战战兢兢的迈开踏入实践的第一步。如果我们,在这方面没有问题,不需要去处理,通常我们就会战战兢兢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开始工作。
每个人的战战兢兢,不确定性是必然的,也是健康的和自然的,如果我们一踏入就过度自恋的话,过度信心满满,也是需要处理的,作为专业来上就是过犹不及,也需要处理。
而战战兢兢,是常态,这无所谓,在我们不停的工作实践当中,我们的体验不停的变化,就像我们学自行车是一样的,谁开始不战战兢兢呢?
5
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必须是经历这个忐忑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永远迈不过这个感受去。迈过去了,就简单了,进入工作阶段之后,我们自己去做,或者在一段时间和同行去商量,也没什么大的问题。
但是还有一个快捷的方式,就是在专业理论层面,我们接受专业督导,它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它能缩短,尽可能的缩短我们专业成熟的时间,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时间,原因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一个有经验的人可以做为观者,这个经验不是说从专业技术层面比我们高多少,而是只要专业就行,他从专业的层面是作为一个观者,能够帮助我们去理清一些我们作为一个当局者没办法理清的东西。
你说我找个老百姓行吗?我说不行,因为他不专业。我说这个要求很低了,他只要专业就行,帮着观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它就是起到一个观者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在这个实务训练当中,为什么三人一组,他必须有一个观者。
这是最起码的,如果这个专业人员还有一点点专业水平的话,我们可以暂时完成对对方的认同,这种认同增加我们自己在专业过程当中的确定性,大家凡是刚踏入这个行业的人,就是我对这个专业缺乏确认感,我这个咨询方法对不对呀?下一步怎么走啊?
对来访者有没有影响啊,影响大不大呀?我的三百块钱几百块钱收的对不对啊,值不值啊,是吧,这都是我们通常的感受。我们没有确定性,这个会长时间地让我们在这个,工作实践当中,在关系当中,让我们感到,彷徨,所以说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个认同对象。
你说他这么干没问题,他干了这么多年了,也没出大乱子,我跟着他干,刚开始也没问题,增加一个确定性,这只是一个短暂的过程,随着我们在咨询过程当中,通过我们个人体验越来越多,我们会慢慢走出这种认同,形成我个人的风格。这个过程会大大的缩短成长的进程,我要自己彷徨需要两年,我找个认同者,可能一年就可以了。
有了确定性,我们就踏实了,踏实了,人就放松了,放松了,自己的风格也就出来了,什么东西都是个人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放松了以后出来的,没有紧张的情况下出来个人风格的,大家相信吗?你相信不相信不重要了,这是个事实。你骑自行车你开车,你什么不都是这样?
这就是督导在这个行业的好处,实际上我们经历了这个短暂的过程之后,我们一旦自己确定性产生了,我们不需要长时间的、频繁的督导,我们甚至都不需要督导了,有同辈的话,相互聊聊就可以了,没啥事了,有九成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剩下一成,是实在没办法,那特事特办,但是常规没什么问题了,这是我所说的督导。
6
督导,并不是说我们想象的一如既往的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体验是没问题的,但是它的形式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个人体验这个东西呢?对普通老百姓呢我从来不主张,他做个人体验,对心理学爱好者,他们有的时候找我,我也从来不给他们做个人体验,我就问他,你将来想成为什么专业人员吗?
他们说不想成为专业人员,就想把自己搞搞清楚,我不建议他们做个人体验。原因是我们活到到这时候,我们成年了,二三十啦三四十啦,四五十啦五六十了,我们活过来本身就是一个验证,我们所有的防御都是成功的,这个代偿都是完整的,是不是啊?嗯,我们不管用什么方式,我们采取了任何方式及防御机制,最终的结果,事实是没问题的。
我们就别吃饱撑的没事找事儿了,万一弄坏了怎么办?这个感受啊,老百姓常说的,你别看,看眼里拔不出来了,他们讨论的就是感受,看见了就不能说没有了,体验也是这样。
我们在个人成长过程当中,一旦体验完成是不可逆转的,它不是道理,理好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他不是感受。张三这样说有道理,我这么干了,但是李四又说了一个道理,我又那么干了,这个好说,可以变。
但感受无法改变,不可逆转,所以说别没事儿找事儿。但是作为专业人员,从伦理学角度,从职业道德要求来说,必须做个人体验,原因是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事情,因为还有来访者,如果我们不看清一些东西,实际上这是一把双刃剑,就是我们会伤害来访者,也会伤害我们自己,但伤害来访者的同时也在伤害我们自己。
这一部分必须处理,大家说处理到什么程度,我们就可以工作了,实际上刚开始有些东西是没必要,我们只需要认清就行了,然后避开,避开我有创伤的这部分,创伤是什么,创伤就是需求,需求就是创伤。
没创伤就没有需求,从小我们都满足的事儿,我想什么没什么,没什么可以要什么。那我们可以处理这些东西啊,如果我亲子关系不好,我可以避开,亲子这一部分,我不做,我去做别的。我去做婚姻婚姻里面不涉及亲子,涉及同胞竞争的,涉及到认知的,也就说我们在工作当中,我们首先所做到的,先看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我们避开我们自己还没有处理掉的部分。
7
所谓的个人成长就是能让我们的接诊面,相对越来越好,越来越宽泛一些,实际上我们有一些做得很具体的东西,我们不做有创伤部分,只要认清就好了。
个人成长没多没少,你想达到绝对的成长,到死都成长不明白,这是让大家绝望的事情,我们只是边活着,边成长。我现在碰到有人说,我现在不结婚,我觉得我自己还没成熟呢,他就不知道成熟的一部分是在婚姻中完成的,你不结婚本身就让你这一块永久不成熟,这不就是这个问题吗?
可以说我们也必须在工作当中,在我们的个人生活当中,通过这种不停的不同的体验,慢慢的走向成熟,这是个过程,没好没坏没多没少,但是如果我们觉得它妨碍了我们成长,在人际关系中总是重复一些模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我们需要去理,如果不需要处理,我们就别没事找事了,它并不像我们臆想的那样,或者完美幻想的把我打造成一个什么什么,一个金刚不败呀,一个金钟罩之类的,我们都是人,我们知道,临床心理学终极目标的就是整合,尤其是动力学,人本也是这样,就是整合。
什么是整合,整合就是接纳我们的不足,我认了,我无惧于表达了,这就是我们的心理的终极成长。但是可悲的是,我们一直到死,都有我们不接受的部分,只不过不接受的部分,越来越少。
所以成熟的人,什么宰相肚里能撑船啊什么的?什么无私天地宽呀?什么海纳百川啊,实际上,这不就是我们内在整合的外射吗?这一部分,个人成长的部分,一部分是有利于个人的东西,一部分有利于专业的东西,帮不帮别人在其次,至少我们努力的减少对来访者的伤害。
大家说我们能不能避免,不可避免?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面临超我的道德良心的拷问,你伤害了别人,还收了他的钱,怎么办?
8
没办法,这就是我们这个职业所附带的部分,当我们接受这个部分的时候,也就没什么了。这就如同医院里面,一个年轻的医生,是不是每个人都给医治好了呀,是不是也让病人花了钱吃了药也不见效?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医生,必须要接受的部分,我们实际上在以后的过程中,不管你是权威,还是从业者,只不过这个比例降低了,但是它存在于我们整个职业生涯始中的,永不可避免的。护士也是,有没有一开始工作就一针见血的?
我从来没见过,也不相信,从来就是一针一针的练出来的,好容易好了一段时间,最后又不行了,又来了,但是,这个事情就是我们很坦然的接受,谁碰上谁倒霉。我们必须接受这点,要不然的话,这个职业没法干了是吧?
对每个护士都要求一针见血,这个工作还能干嘛,没法干了,是吧,谁一针扎不进去就被投诉,等着处分,那没法干了,这也是我们要接受的。
当我们把这些东西做完了之后,实际上我们基本上就在这个专业上,就比较专业了,也比较稳定的向前推进了啦,至于说每个人推进到什么程度,推进的速度是什么?这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
当我聊了这么多,亲爱的,你要问问自己,真得准备好,要养一只心理猫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