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以为工程学就是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实际应用,太单纯。且不说数学属于科学与否亟待争论,而物理学终究依然是寻找现实世界的计算模型,工程学,才是能将源源不断的人力包括人才吸收进社会解决实际技术以及非技术问题的学科。曾经以为工程学由于使用数学作为工具所以是严谨和讲究精密的科学,不够细致。在微观来看,工程生产更像是一门艺术,拥有实际效果是首要的,只需将各种参数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浮动范围之内使结果较理想即可。
工程学由来已久,从16世纪开始,欧洲由于私有财产制度的完善以及人口逐渐回复到中世纪之前的顶峰状态,技术开始超越哲学理论的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并使人口发展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工程学思想便开始在日常生产之中萌芽。随着17世纪科学革命的出现,实验哲学逐渐被接受并替换了古典自然哲学,技术在此过程中大大帮助了实验哲学的成功,并使其在下个世纪中逐渐追赶上技术发展的步伐。18世纪工业革命的出现,大大加速了工程学思想的实际应用,其显现于战争之中,火炮装置在生产和改造时向工艺标准化、零件通用化和组件模块化转变并在交战中取得优势。19世纪科学的发展终于追上了向前飞奔的技术,开始了两者的紧密结合并为工程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工程学思想也不再局限于生产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这些简单的经验。20世纪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商业的主导,使得工程学思想在工业大规模生产应用中蓬勃发展至今。
或许活字印刷技术是诸如设计标准化、组件模块化等工程思想的最早应用之一。考虑到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发明之后的漫长八九百年都处于雕版印刷的阴影之下,撇开“欧洲中心论”,古登堡的确是在实际应用占了先锋并改变了世界。
很难定义什么叫“工程学”,于是也难定义什么是“工程学思想”。《百年孤独》的开篇说道“世界新生伊始,世界刚刚诞生,许多食物还没有名字呢,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虽然工程学和工程学思想出现已久,但是依然需要人们指指点点才能界定一个具体事物的归属于其。一般的,我们在做工程研究,首先是生活中遇到一个问题,我们来分析这个问题的解决路径将其解构,设想生产一个怎样的新东西来解决,通过计算和模拟来设想初步的方案可行性,此时外界条件是受限制的,经费有限,人员有限,工艺技术亦然,我们需要在思考和讨论中取得实现解决方案和耗费资源之间的平衡。然后我们开始制作工件模型用于原型展示,改进其参数使其工作效率得到优化,在得到实验数据验证后便可以导入到工厂来进行大规模生产,在这期间,需要考虑流水线生产的工艺和装配等限制条件来改进生产效率并使量产产品匹配实验原型的性能。在这个过程中会用到的思想,都可归属于工程学思想。
由于现代大规模生产,工程师被大量培养出来,使得工程学思想逐渐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的潜移默化淡化了工程学与实际生活的界限,虽然工程师依旧被贴着各种僵化的印象标签,但是工程师在使生活不断美好的同时,也在不断战胜社会分工细致化专业化的趋势,较100年前更加易于融入日常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