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幸福
幸福就是避免痛苦。
上周一,北方一个城市,阳光明媚。可刚刚北上的我,不幸患上了感冒,身感寒气逼人。整整一周,感冒症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先是喉咙痛,然后打喷嚏(总是在你说话和专注时发生),再是结膜炎(眼睑上长个小豆子,奇特的痛感),最后转到了支气管,开始了令人讨厌的咳嗽,心情可想而知。本来有计划的学习、生活节奏被破坏了。有点沮丧,有点失落。幸运的是,在接受了一个不吃药的鼓励后,坚持了7天,真如权威医学公布的一样,全愈了。整个人,马上如太阳一样,闪耀了起来,幸福感油然而升。这是身体健康时,从未体验过的一种感觉。也正是因为这种切身的体会,我认同了哲学家叔本华持有的、看似悲观的观点:避免痛苦才是幸福。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事例。比如,你爱好运动,你也涉猎广泛。平常,你喜欢高雅就去打高尔夫,你喜欢征服就去攀登,你喜欢晒肌肉就会选择健身房。当你打出一颗好球,当你征服一个高度,当你大汗淋漓,下丘脑及时分泌多巴胺,你会感觉兴奋、愉悦,这就是你多数时候体会到的幸福感。突然有一天,一次不经意的失滑,你摔断了腰椎。从此,轮椅成了你的伙伴,对于爱好运动的你,这个状态就是地狱,若你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计划,你就会陷入长期的痛苦。此时,纵使金钱美女,高官厚禄摆在你面前,你不会有丝毫幸福感。
如果把这个例子投影到整个人生。我们会发现,我们“失滑”过多次,只是没有经历到毁灭性打击,没有使我们产生最深入骨髓的认识。恰恰当下的平和自然,现在的健康拥有,你觉得平淡、正常,甚至因物质因素,你觉得你不是中心,被边缘化了。你失落,你不甘心,你不满足,你感受不到幸福。也许直到有一天,你身边与你发生过“强关系”的人,有了毁灭性的经历,才会有一点点触动到你。比如,你身边曾经的“勇敢者”创业失败,从百万富翁变成“百万负翁”;你知道的“达官贵人”身陷囹圄,家族风光不再。这时,"珍惜现在"这句话将信将疑。直到有一天,你看了一部电影《七十七天》,你看到主人公近乎真实的生死经历,说出:“只要走出这片无人区,就要好好生活”的台词。或许,你才会真正被触动,你猛然惊醒:失去才是珍贵。你也会深刻理解:“财富就如海水,喝得越多,会越感到口渴。”
所以,如果有人再问,幸福在哪里?我当回答:生命、时间,以及你拥有的当下。
二、什么是改变
终级人生问题有始以来就困挠人类,迫使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在人生某个时候去思考一个问题,你会不会作出改变?
我的回答是:“会!”
因为,我对未来仍有期望,我想突破现状,这就是改变。(注意,“期望”而不是“欲望”。无限制地追随欲望,结果只能是痛苦。)
首先,要坚定可以作出改变的信心。曾国藩认为,事功之成与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但就是这三分,要倾尽所有。做到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他本人也曾有件轶事:小时候读书,一篇300字不到的小文章,念了2个多小时还没有记下来,房梁上的小偷都受不了了。霍地跳下来,对曾国藩大吼,像你这样的笨人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一字不落地背诵了一遍,扬长而去。就是这样的拙笨之人,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圣人。还有,比尔·克林顿,公认的、美国历史上最会演讲的总统。事实是,他的演讲才能并非天赋神造。1988年,时任阿肯塞州州长的克林顿在民主党大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讲,讲稿有18页长,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他几乎每个字都在念文稿。但后来发生的事,大家也都知道,无论是他的连任竞选演讲,还是之后的历次公开演说,美国,甚至他国公众都能感到他的不断进步。即便是离开总统职位,仍然能凭借演讲,年入千万美金。结论是,任何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有改变的决心,也许你达不到曾国藩、克林顿那样的高度,但你肯定能够有所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次,要找到制约改变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失去方向。榜样有了,方法有了,我们也照着做了,但没有坚持下去。为什么呢?科学研究作出了合适的解释,包括大脑科学、基因科学、心理学和进化领域的进展都指向了一个事实:人的大脑总是会作出“走最小阻力之路,用最高效率之法”的选择。也就说,无论做什么事,本能都会指引我们去选择走捷径。但,很不幸,当今社会99%的"成功"是反人性的。无论习得技能也好,获取知识也罢,都是一个慢长过程。捷径和短期不是最优选择(撞上好运气除外)。而正确的方向上往往面临很多困阻力,在没有“通识”(打通任督二脉)前,技能也不会明显进步,加之得不到持续的正面反馈,你就像没有灯塔指引、航行在黑暗中的一叶扁舟,陏时有被风浪和礁石吞噬的可能。这时,你的最佳策略可能真的是退回原地。心里也自然生出这样的疑虑:难道是我的方向错了?难道我不是这块料?我的时间又浪费了?随之而来的是,客观正确的行动也就中止了。二是强烈的痛苦体验。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长跑的体验。普通人(非运动员)长跑超过1000米,速度超过220米/分钟,就会出现呼吸不畅,大腿无力等使人痛苦的症状。当这些痛苦的症状出现时,作为普通人的你,还能坚持多远呢?1000米?2000米?还是3000米?事实上5000米顶天了。而且,一旦有过这种痛苦的体验后,再参与这项运动的热情又会有多大呢?尽管别人告诉你好处多多,但那是别人成功的经验,你体会不到。这也是阻碍你坚持下去的原因。
第三,要积攒持续改变的动力。改变是两种状态的变化,更是一段可以描述的距离。这段距离的起点是"现状",终点是"期望",跨越这段距离就是改变。这就好比古代一个涉远攀高,摘采雪莲的采药人,想要采到雪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条件1:梦想。雪莲是他采药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象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他前行。条件2:导师。象指南针一样,提供着及时的反馈,确保你方向正确,有的放矢。这个导师可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可以是一个无形的榜样,可以是一套理论,更可以是与你并行战斗的一群伙伴。条件3:知识。象狩猎、捕鱼、辩别食用和非食用野果之类的技能,为你提供基础的、持续不断的能源。
当然这些条件,重要也不重要。正如鲁迅说过的话:地上本无路,走着走着,路就有了。所以,行动的价值或许更大。
三、什么是意义
想要弄清楚什么是意义,先要体验什么没有意义。最震撼的例子莫过于对死亡的认识。
亚瑟·克拉克,世界现代科幻小说巨头之一,小说中很多对未来的预测,包括对互联网、卫星通讯的描写都成了现实。他的地球末日三步曲之一《最后一个地球人》,可以使我们体验一次没有意义的经历。
故事是这样的:20XX年的一天,一群高级外星文明——“超主”,忽然降临地球,并通过和平暴力威慑(对太阳光的遮挡,让人类感受了短暂的文明倒退),消除了地球上的战争和不公,将地球变成了一个世界大同的理想国。但是,很多年后某一天,地球上所有10岁的孩子突然失去了“意识”。1个月后,变成了“星童”(能够隔空汲取能量,能够自然漂浮,但不与任何人互动)。与此同时,地球上所有的女性丧失了生育能力。
人类问“超主”,究竟发生了什么?“超主”告诉人类,这一天“终于来了”。他们的使命,就是将地球上人类的“星童”带到宇宙中的某一点,至于“星童”有什么用,最后到哪里去?“超主”们也不知道,他们只是这项使命的监督者和搬运工。他们还告诉人类,他们已经将很多星球上高级“物种”的“星童”以同样的形式带走了。而不同星球“终于来临的这一天"长短也不同,有的星球“这一天来临”历经几十年,有的星球则是上千年。“星童”走了后,包括11岁以上的人类群体又生存了近80年,他们就这样过着没有希望的生活,像是被掏空了的麦穗,没有新的生命孕育,只有静静等待死亡。最后,当地球上最后一个人,一个91岁的老人死亡后,灾难也同时降临到地球,地表开裂,熔岩涌出,地球在太空中爆裂成无数碎渣。后来,一股神秘的力量将地球残留的每一个粒子都吸走了。像这样的永别,“超主”已经司空见惯,人类是他们守望的第五十个物种,“超主”面无表情的看着空档档的地球轨道。在那儿,什么也没留下,一切归于虚空。地球就像一棵46亿年的作物,在做了46亿年漫长准备之后,终于结出了果实,可果实被摘走(就像我们收割农作物一样),这颗枯萎的行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故事介绍完了,可能没有人喜欢这样的结局,因为人类最后死亡没有指向任何一个明确的意义。
有史以来,无论人类的进化繁衍,还是宗教信仰,人类的存在始终都是有“意义”的。正是这种意义,人类渐渐接纳了死亡,不再无端的恐惧。因为,从宗教角度看,死亡只是一个生命阶段的结束,接下来你还会迎来另外一段更加美好的、新的旅程。比如天堂。而现实中,死亡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奉献,你的一生换来你认为的、伟大事情的成功,或者为你爱的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可这个故事的结局打破了我们对生存逻辑的企盼,我们难免错愕。但认真想一想,未来有可能真的如此。读到这里,你有没有点儿难过,有没有点怅然若失。
哈哈哈,想不明白了,就回到现实,回到当下。看到此文,你又是否体会到一种幸运呢?
其实,意义就是一项活动,带给自己和别人希望的活动。你可以把你做的每一件事都理解为:有意义的!这不,我告诉儿子:"只要你不懈努力,你的未来可以触到火星甚至宇宙更远的地方。"他相信了,这就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