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3月14日,我收到林建明(笔名愚人,安徽铜陵老洲镇人)老师的书《走出村庄的人》。
林老师第一次出纸质的书,作为文友想支持老师一下,也是在简书里每天跑到老师家去欣赏美文。
现在的网络平台发展的很快,一些人都选择看网络小说,嫌弃累眼睛可以改成听书的方式。
可见纸质书在当下是多么不受宠。最近这几年我也很少看纸质书了。说实话,被老师的散文吸引了,所以才有了买书的想法。
收到老师的书,我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每一篇散文都让我回味无穷。
每一篇文章都想写写读后感,真的很美。欣赏老师的写作水平,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笔触所到都充满了感情。
开篇《我那遥远的程家墩》就吸引了我。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坐标,在貌似同样的画册上也能准确地找到家的方位。在游子的心底,不进村也知道自家房子挨着的是哪家,哪条路有坑有凹,哪条路平坦;哪条河大哪条沟小;树大树小,林密林疏,甚至哪里有草堆,乱石,菜园,果树。自幼生活在村庄里,打蝉的壳,捡拾鳮猪的粪便,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里都留下过我们无虑的足迹,更没有一个人会迷失回家的路。即便是黑漆漆的夜里,村庄也有一盏无形的灯在指引着我们的双眼,一缕光在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看吧!平实的语言里甚至没有一点点的修饰就把一个游子的心声明晃晃的写了出来。
接着就说他在上海的家里,时值冬天,屋后的水杉树树叶落尽,在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紧紧的围在树根旁像是给母亲御寒。让人看了有了暖意,有了“落叶归根”的感慨。
简单的语言里,拟人的手法就那么自然的揉入了文章里,让读者跟着进入了书里,走进了心里。
文章里多处值得深挖的东西,一滴雨,能勾起的回忆,想象着自己出生时奶奶忙的小脚不沾灰的模样等等。
每一处都让人动情,跟着入戏。尤其是写到自己的叔叔,是个作家,写过黄梅戏剧本,小说等。
每到夏天的晚饭后,作者饭碗一丢就赖在叔叔的竹床上,听叔叔和周大伯谈古论今。
我竖着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懵懂的心里似乎有束光在牵引着我前行的路。
这段简单的文字里,能看出叔叔在作者的心里播下了文人的种子。以至于后来作者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河一屋,一人一景都能成为笔下的素材。
比如《粽叶香,芦苇黄》、《遥远的村庄》、《一把旧菜刀》、《村中的大河》等等。
尤其是《灰白色的芦苇花》,我本人认为有一种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相媲美的感觉呢!
文章里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牵动人心的魅力,细腻不失韵味这是作者最令人折服的地方。
结尾处的一段话
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忘记那些编席的日子,那一匹一匹篾纵横交错的编织,其实也是生活,是那个年代的一点希望和守候。我自然也没有忘记老家和在秋风中飘舞的芦苇花。想到母亲如芦苇花般灰白色的头发仍旧在屋后的菜园里飘逸,我的心便隐隐作疼。
就这样结束了散文,就这样痴痴呆呆的牵着我的思绪飘飞到久违的家乡。
可以说,每一篇都能成功的勾起你的回忆,比如《又闻连枷响》。
我比较喜欢《那地,那菜》和《童年的煤油灯》。其它的文章都很好,《蔷薇花开》、《六月,牵牛花开》等等,都是美文。
我不能自私的都写,留点给其他的人写写,大家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