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心理咨询就是有心理疾病,吗?
常说的心理咨询并不一定是有心理疾病。
心理咨询有三类,一是成长性咨询,就是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如学业、情感、人际交往等,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也困扰自己可并未影响到正常的学业与生活,有专业人士帮助会更快捷更清晰解决的问题;二是心理辅导,这类是指有一定的心理困扰,已经影响了正常的学业与生活,靠常规方法已不能解决,需要一段时间的专业心理辅导,但还不是心理疾病;三是心理干预,经医院诊断已经是“病”,需要在服药的情况下进行心理干预啦。
2.旅游可以替代心理咨询吗?
不可以。
旅游只是暂时的缓解,替代不了专业的咨询工作。
工作中常常有家长认为,孩子出问题带出去玩玩就解决了,实际可能适得其反,特别是心理辅导或干预中的孩子,中断咨询去玩,会导致咨询没有持续性。咨询的时间设置是有其科学性的。
3.“偶遇”式咨询是不是能降低孩子的防备心理?
不建议。
常常有家长要求我用“偶遇”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认为这样会降低孩子的防备心理。而这样非正式的场合,咨询师只能做到观察,做不到专业的交流的,更说不上“跟贴带”啦,并且如不以专业人员的身份介入观察,后继的专业辅导也难以进行,这就是咨询中咨询师不能有双重身份的原因。
4.关于保密例外,要特别特别强调!
工作中,常常遇到孩子已经自伤自残甚至有自杀倾向时,家长说:孩子不知道我们知道,他要求老师不给我们说,我们现在装着不知道,可以给孩子保密吗?每当这时,我都想狠狠骂过去:孩子都这样了,还装?!装得下吗?!你心不疼吗?!
心理咨询中的保密例外听清楚明明白,每次我给来访者说明时,来访者都能接受:有三点不承诺保密:一是伤害自己,二是伤害他人,三是对社会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