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社群经济,就先得知道什么是社群。
社群行为是有着持续互动性关系的行为,社群即一群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目标或者说目的人通过一些仪式增强彼此的互动关系。他们基于共同的价值观、使命或者愿景聚在一起做有趣的事情。
做社群之前,有5个“W”,即
Why:你为什么想要建立社群?
What:做什么样的社群,是关于什么的?
Who:和谁,和什么样的人做社群?是未来的客户还是当下的客户?
When:什么时候做?
Where:是线上还是线下?
小米在几年的时间里就积攒了线上几百万流量的客户,同时也实现了34个小时内就产生了30万步手机爆单的神话。当然这是成功的光鲜亮丽,但现实是非常多的人都在这个过程中失败了。所以我们在准备去做社群的时候要考虑:做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不是有用处,建立的社群是否和你的内容和产品关联起来。受众主体目标的一致性,必须有着共同的爱好,满足爱好的同时,要考虑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和利益。一定要去做有内涵的用户匹配,将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去发挥共同的兴趣爱好。现在社群的建立大多数是依靠互联网建立起来的,通过网络畅所欲言,简单方便操作自己的对话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也不能想着社群就一定是线上的产物,要注意线上和线下的交流和融合。抖音就是一个很好例子,人们在网络上发布自己在景区的短视频,看视频的人了解这个景区,最后拉动景区的消费,这就是线上与线下。电影《我不是药神》里就体现了社群经济的特点,他们思路十分清晰,就是要在线下,比如医院和白血病人群聚的地方卖药,他们还了解用户的需求,就是想要便宜的药。但是失败了,为什么呢?别人不相信他们的药,不知道真假,不知道有没有作用。所以社群还得有信任感。后来慢慢取得信任后,越做越大,已经不需要再一盒一盒卖了,就开始走线上,通过白血病群主在QQ上宣传给群友们,获得了成功。
社群建立之后管理也是一大问题,要时刻注意成员们的活跃度,不能太低,而且活跃的内容要切题,不能瞎活跃,否则离题万里,价值流低。而且公告要告诉成员们该群的内容,该留就留,该走就走,不能留下没有价值的成员在群里。不能一直只付出没有回报,得想办法商业化变现。
——部分材料来源于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