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从“闭合开关,小灯泡为什么不亮”这一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推测造成小灯泡不亮的各种原因,并通过制作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发现电路中故障并进行排除。在这节课中,学生将经历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从而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主要开展了两个活动:1.推测电路故障的原因;2.制作电路检测器,发现故障并进行排除。
小组实验的故障电路是老师在课前设置的,每组的故障都不相同,故障数量也不一样,给学生开盲盒,看他们拿到什么故障,他们会很兴奋,都希望领到故障最少最简单的电路(其实这样最没意思了,他们很快就找完结束实验了,而其他故障稍复杂或稍多的组还进行得如火如荼)。
在第一个推测可能出现的故障时,我是让他们自己说,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提出1-2个可能的故障,通过班级集思广益,基本上能把存在的可能故障说完,但是像灯座、电池盒故障,有部分班级就没有提到,我是这样处理,讲完电路检测器后用一个带灯座的小灯泡进行了检测,发现小灯泡没有问题,但是电路就是不通,这样学生就会反应过来,原来除了连接,灯座也可能故障,电池盒也就能想到了。
课堂上也有一些问题:1、学生在检测出故障后非常激动,跑过来找我跟我说,然后我会问他们解决的办法,他们会提出,但是我没有提供相应的材料用于问题的修复;2、有的小组检测出某一故障后急于求成就结束了实验,并没有继续检测是否存在其它故障(当然这可能也跟我没有及时提供材料进行故障修复有关);3、虽然在实验前讲了检测的注意事项、顺序等,但是学生还是操作很不规范,针对这个我是第二节课时又再次总结了一下,但是效果并不好,因为他们已经没啥印象了……4、是否需要讲解展示不同电路元件的检测方法?因为我在他们实验前进行了演示,有的班是操作了如何检测电池,有的班又是开关,或者小灯泡,并没有全部做完,倒是请他们简单说了一下,但是实际上的操作五花八门,想怎么测就怎么测,虽然也能测出来;5、因为时间关系,前面讲解电路检测器太久,没能在实验结束后及时地总结,是到了第二课总结的,这样的效果不佳,也浪费了更多时间,前面的教学环节应该进行调整;6、电路故障可能出现短路情况吗?这是学生提到的可能故障原因,我认为是不回出现短路情况的,因为并没有直接将电池正负极相接,中间始终连接了不止一种电路元件,只要某处故障就会断路,不会出现短路现象。这是我的理解和解释,课堂上也是这样分析的,不知道是否正确合理,因为实际生活中的电路确实存在短路的问题,所以我又有些不确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