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了那么多的心理学文章,却依然解决不了生活中的问题?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
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心理分析的文章,看的时候觉得好有道理,生活中遇到了实际的问题却依然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我简单的问你:什么是心理学?
我相信很可能你像之前的我一样,无法回答。为什么呢?其实有以下几个原因:
见解不是知识
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大多数心理学相关的文章,只是作者就某一件事发表的见解,充满了作者个人的主观性以及局限性。这种加工后的见解失去了其背后真正的心理学知识的营养,作者加工得越厉害,这种“营养损失”也更加严重。
我们必须自己真正的去学习知识,向学生一样的去阅读教材,才能够真正的收获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知。等到我们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再去看别人的见解,吸纳别人见解中的有效观点,我们才能够进步。
先要学习知识,再去看见解。
零散的观点无法形成系统性的知识
昨天看了一篇关于梦境的文章很有趣,今天读了一篇关于情绪控制的文章很有意思,过了几天之后又看到一篇关于记忆力的文章,但你还能记得之前关于梦境和情绪的文章么?可他们都是心理学啊。我们就像西西弗斯一样,不断的推动着知识这块巨石上山又落下,不断重复却徒劳无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读了那么多文章,可能连心理学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根本原因。
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必须从最基础的概念开始,了解心理学的全貌,一步一步的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有了框架,我们再去阅读这些文章,相当于向骨架中“填肉”,慢慢的知识体系就会变得丰满起来。
先搭建知识框架,才能快速消化知识。
我有一个计划,陪你用18周的时间阅读一本心理学教材
心理学也许是现代生活中最广泛涉及的主题,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无论是恋爱还是交友,都与心理学息息相关。我不能保证你学习了心理学就能处理好这些问题,但至少能够让你增加对生活和他人的理解、对自我的认知。
为了搭建起心理学的知识框架,我选择了一本经典的心理学教材——《心理学与生活》,它不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中文版自出版以来更是重印了65次之多,销量超过了600000册,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5分。全书共有18章,从心理学是什么、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到记忆、情绪、人格,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心理学主题,全书600多页,是一本标准的大部头。
我会每周更新一篇关于某一个章节的阅读笔记,将全书最精华的内容浓缩到18篇1000多字的文章当中,让你每次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可窥见心理学某一个主题所包含的内容,帮助你建立起最基础的心理学知识框架,让你能够真正的消化平时看到的各种心理学相关的文章当中的知识,并纳为己用。
18周时间,一本经典心理学教材,18篇阅读笔记,帮助你建立起心理学知识框架
来关注我,一起学习心理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