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被闹钟扰碎梦境,醒来发觉梦里的一切不是真的,所以觉得庆幸。人一旦陷入到某种低沉的情绪里,一时很难抽离。但当有了对比之后,才会后知后觉原来现在所遇到的看似阻碍的东西,不过是心魔作祟,所以始终越不过去。
要学会做减法,如此,心才能清净。
日日过的充实。早晨6点40准时起床洗漱,20分钟后骑车出门,去早点铺带些食物,跟老板已经相熟到不用言语的程度,偶尔也会谈论一下天气,由于时间关系,只有片刻驻足。
7点半开始盯早读,在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里开启新的一天,他们是可爱的又是调皮的,不经意间会惹人生气,尽量学着安慰自己,努力平衡一瞬间萌生的怨气。恩,多数时候他们都是可爱的,尤其是上课积极与人互动的时候。
中午送走学生回家吃饭,按惯例会先去超市,常常买土豆、青椒、娃娃菜,有时也会做猪肉炖粉条。一锅热气腾腾的汤足以抵抗深冬的严寒。
回家洗菜收拾碗筷,一边听电台,自以为一心不能两用,比如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这种事我从来做不到,也曾有过尝试,写着写着笔下就成了歪歪扭扭的歌词。我常常觉得奇怪,每当做家务时听电台则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大概是真的沉迷于电台的缘故。
刘先生回来做饭,我顺手打扫客厅,家务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这个世界对女性有太多不公平之处。庆幸所遇是良人,有共同把家建好的决心。
傍晚也是如此,仿佛形成了某种规律,也许更适合称之为默契,毕竟谁都没提。吃饭的时候会共同看一部电影,8点之后是各自独立的空间。
两个人分处不同的房间,做各自的事。通常是我学习(有时是公号的运营,有时是考编的习题),他则常常玩游戏。互不干涉,在不影响我的情况下,我几乎不会去管他做什么。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爱好生根萌了芽,很难根除,哪怕是不好的习惯。
重新拾回读纸质书的习惯,放在睡前半小时,有助于睡眠。最近在读庆山的《月童度河》和汪曾祺先生的《汪曾祺生活美学》,都是写生活细节的文章,现在反而觉得越质朴的文章更易打动人心,偶尔读到好的句子会忍不住记下来,读的多了就会有想要倾诉的欲望,索性就写了下来。
听了砍柴老师的读书分享课受益匪浅,一是明白了如何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要不断的去借鉴模仿,那句你喜欢的就是你想成为的更是点亮了我;另一个观念的改变就是要扩大学习面,懂得进进出出,爆文的套路要看,根本的也不能忘,有所取舍。
进入12月份之后各种节日突然多了起来。冬至,圣诞,元旦诸如此类,我对节日并没有多大的关心,更感兴趣的是节日所带来的欢乐气氛,有时候我也是个爱凑热闹的人。
超市里放了圣诞树还有会摇晃的圣诞老人,甚至有店员带上了麋鹿的发卡,甚是喜人。
你看啊,这个世界永远都有值得追寻的光亮,我们要做追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