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承接上一篇文章,继续谈“敬业”和“乐业”的问题。
工作辛苦,所以极少有人乐意工作。不仅不乐意,也还要发些牢骚,吐槽一下工作。
但梁先生反问一句:“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而我要说,做工苦,不做工应该是更苦。
不工作,光是没收入这一条就已经够苦了。更何况,我们还有“不工作也有收入”这种奢望,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心里是苦上加苦。
所以,作为成人,要尊重现实,接受现实。
而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便是我们回应现实的一种绝佳方式。
01
所谓工作的乐趣,绝不是说,只做自己想做的,乐意做的,不要掺和一些麻烦事。这样想,便又是与现实反着来。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总对现实有奢望,心里还得苦。
到底是做自己喜欢的,还是喜欢上自己正在做的?
这个问题,我写过一篇文章(到底该做自己喜欢的,还是喜欢上自己做的?),在此不做赘述。
总之,要想有乐趣,得先接受现实。不光要看清现实,还要接受现实。这未必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转变,但可以让我们少些抱怨。
事情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乐意。结果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了。这是给自己找罪受。
要有乐趣,第一是转换自己的心态。
02
而“完成工作”本身,也有其乐趣。
梁先生说,凡职业,总有许多曲折。倘若深入其中,看其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这里,强调的是“深入”。因为深入,所以专一,因为专一,自然要省去许多无聊的烦恼。
人的烦恼,大多是因为空想而来。所以,懒汉看着不劳作,但精神萎靡,没有一丝快乐可言。成天东想西想,空耗神。
梁先生又说,每一种职业的成就,都离不开奋斗。而奋斗的人生,是前进的。在刻苦中,乐趣也会不断增加。
其次,每一份职业,都存在竞争。竞争也是一种乐趣。为什么?因为竞争,自己才会不遗余力地发挥才能,才会体验到投入时,心无旁骛的乐趣。结果未必如人所愿,但整个过程,就像是比赛一样,越是棋逢对手,越是能体会到这种快乐。
以上的乐趣,都要在工作中刻苦才体会得到。因为刻苦,所以快乐,看上去好似矛盾。其实,中国人讲独阴不生,独阳不长。苦与乐,就是阴阳两面。
03
稻盛和夫先生年轻的时候,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快要倒闭的公司里做研究。单位经常连工资都发不出,又正好碰上日本的经济萧条。
公司看不到前景,辞职也无望,稻盛先生索性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终日沉迷于此。
也正因为这种投入,稻盛先生才逐渐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
这样的体会和收获,帮助了他日后创办自己的公司,也帮助他走上了商界神坛。
我以为,做到责无旁物,或许有些难度。但是,在该工作的时候,发奋工作。业余时间,花些时间钻研工作,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职业的乐趣,不是靠获取报酬来决定,而是由自己的心态,和专注的程度决定。
笔名未伊,希望写出对您有益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