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2017年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讲述了一个美国男青年和一个意大利少年之间超越友情的爱的体验。影片在中国大陆未上映,但感兴趣这部片子的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反复欣赏,经过几个月的传播,如潮的好评涌向《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爱情、同性、剧情、商业是影片的标签,但我个人更倾向于把它分到艺术电影的类别里,不管是从故事的题材,还是摄影的方式,电影中的诸多元素都偏慢,像小溪流中的水缓缓前行。甚至你的情绪不好,会因为画面中elio和Oliver的亲吻、拥抱而哭泣。这并非矫情,导演对音乐、庄园中的夏天、水面、柴火、肉欲气息的把控,真的会触动我们的心。
我在豆瓣短评看到两个有意思的评论:第一个,“不就谈了一段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恋爱吗?有什么可感动的。”;第二个,“无聊的流水账和变态同性恋竟然打了9分?”这虽然是两个比较极端的评论,但从这两种评论出发去思考,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理解这部电影,明白自己对电影中所表达的感受持怎样的态度。
第一位评论者认为同志的爱恋正常不过,为什么电影还是在赞扬或者宣传同志爱情这种事?评论者认为同志恋爱已经像同性恋爱一样正常了,elio和Oliver从相遇到表白再到离别,是一对恋人正常的历程。可是我看到《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还有少年elio的青春迷惘,oliver的纠结和认不清自己。elio再和oliver午夜约会后的第二日中午干了一件变态的事情!他摘了几个桃子,吃了个头较小的一个,掏掉了大个头桃子的核,作为观众的我认为他把桃子想象成他再交欢,但随后进来的oliver说他在和桃子做,并追问下一步是否是矿石?elio哭了,他爬在oliver怀里。对elio的失声痛哭,他始料未及,oliver始终是一个纠结者和善意过剩的结合体,一开始他喜欢elio,但在荒无人烟的郊外他又一本正经的拒绝,他和elio上床,又再美国和异性结婚。作为观众,我有一个疑问:oliver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换一个角度讲,elio是如何看待自己深爱的这个男人的?
oliver或者elio虽然是两个人,但都是同一个造物主的创造——卢卡·瓜达尼诺。按照这个想法,我查阅了这位导演的人生轨迹。惊奇的发现,卢卡·瓜达尼诺是一个同性恋者,并且已经出柜。在《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之前,已经创作了诸如《我是爱》、《假日惊情》等名气不俗的同志电影。这个发现让我重新认识这部电影的创作,尤其是elio父亲的那一段话。oliver究竟是不是一个同志或许不重要,elio如何看待他的或许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青春岁月中我们出现这种情感倾向时,该不该去直面?该如何去感受?我认为这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想要表达的重点。
第二位评论者认识相反,他把同志爱恋认作变态。确实男的和男的产生感情,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在地下存在,甚至是现代,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并不少见。第二个评论是对第一个评论的反驳,也是这类题材电影存在的意义。我们很多人不反对同性爱恋,也不支持,但社会上确实出现了这样一些感情。我们自己不会有同性感情,但我们的朋友、下一代总会有,这就要求我们把问题暴露出来,拿出态度,至少在个人心中为这种情感定性。
《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融入了卢卡·瓜达尼诺对音乐、雕塑艺术的认识,尤其是意大利式的田园意象使人物情感诗意化。我还是认为这部电影偏艺术,艺术电影的那种缓慢出现在任一情节里,唯一以人物为重点的叙事让观众总想着床戏、告别这些极度欢乐和悲伤的场景表现。但这些一点也不妨碍有人观看过程中睡意浓重,SO!观影过程中你睡着了吗?
同名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影评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