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家族算是在齐国一脉相承了,历代田家掌舵人都不缺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的大政治家,无论是从大的战略布局还是到小的安排上,田家都可以做到很顺风顺水。并且审时度势趁着齐国内乱将自己的势力搞了上去,并通过数次政治的“投机倒把”行为使得田家很快在齐国站稳了脚跟,并且得到发展。从一个异性小家族发展到与齐国贵族 相当的实力,再到成为齐国的实际上的掌权人。
田氏代齐的漫长的岁月中,田氏懂得怎样收买人心,并且精于计谋,求得在各方势力的中立地位,在各个时间段的政乱中巩固了自家实力,避免了前期与大家族发生不必要的碰撞而导致自己夭折的局面。
田氏在发展进程中能够与齐国政坛之上有影响力的大家族,如如栗、高、鲍、晏等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
虽然到最后这些家族的下场被驱逐的被驱逐,死的死,散的散,逃的逃,但是在此之前田氏与他们的关系是十分的要好的。
《左转》中昭公八年的时候就提及田恒子与高氏子交好的相关记录。其实当时一心维护齐侯实力的的大夫晏婴也与田氏的关系很不错,这一点从相关历史文献记载的晏婴多次与田文子、田恒子交换政治意见可以看出,晏婴对于田氏还是比较欣赏的。
除了上述之外,田家对于在齐国权势争斗的失败的公子、贵族,所采用的的就是拉拢的怀柔政策,而非像其他贵族一样采取赶尽杀绝的策略。甚至一些齐国的公子以及后世没有自己的没有自己的收入,田家人为了取得这些人的好感,就将自家封邑中的土地割让给他们,让他们的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
田氏家族对于这些流落在外的公族基本上都是给钱、给地、给吃给穿,不论是谁一应接济,这就使得这些人欠给了田氏家族人情,田氏也获得了他们的好感。这也让后来的田氏更加获益,使得他们在齐国彻底的扎下了根。
田氏在齐国扎下根之后,就致力于怎样培植自己的亲信,在齐国政坛之上安插自己的眼线,田氏的这一策略使得最后的田家在齐国的各个层级的官阶上都有人 ,这就大大巩固了田氏在国内的地位。
并且自田桓子开始,田氏在自己的领域上做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让利于民的政策,这样一来田氏算是收获了民心。自齐景公即位之后,齐国变得十分的腐烂,朝廷之上奢侈之风泛滥,下层律法苛刻,再加上各项政策的压制,使得老百姓面临的社会压力无限巨大,百姓靠种地获得的粮食三分之二就要交公。
不仅如此还要面临无休止的徭役,此时的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齐国大地之上演绎的一副画面就是民不聊生。饿死、冻死之人更是多不胜数。
另外齐国此时的律法十分的严苛,老百姓稍微犯一点错误就要受到处罚,动不动就是砍脚,剁腿之类的酷刑。
在当时齐国市面上最多的生意人,就是做拐杖之类的生意,而并非买鞋子的。
相反的是田家在这个时候的名声却十分的好,他们多行仁义至策。大力扶助贫苦之人,在民间为田家赢得了好的名声。
他们看见百姓挨饿,就令人借给老百姓粮食,用大斗借,可以用小斗还。
更准确的解释这件事就是:老百姓借一斤粮食,还的时候仅仅只还几两粮食便可以了。
在私底下田氏族人还经常救济贫困孤寡,让他们可以生活下去。
对于公家卖的盐铁之类的官品,田家也都是高价进,低价出。
田家这些厚施与民的相关策略与当时齐国腐败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时候齐人又怎么不对田氏感恩戴德。甚至在民间老百姓都称田氏为“衣食父母”。
还有,田氏家族施行的一些外交政策卓有成效,为他们争取了相对平和的外部环境。
臣子弑君,于义不合,于理不通,其他的诸侯国有以此为借口组成反齐同盟的可能。
对于此田氏也是积极做事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田氏将自己的外交事业搞的也是如火如荼,田氏积极团结周边小的国家,暗中与楚国、魏国、赵国这样的国家达成共识。
到最后田氏顺利的稳定了各诸侯对齐的相关政策,缓解了来自外界的压力。
最终在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终于得以实现,而且在魏文侯等相关诸侯的支持下,周天子也给田氏办理了合法手续,田氏第十代掌门人田和成为了齐侯。
从田完入齐国,到田氏代齐这一段时间就有长达三百年的时间。中间的坎坷也是不言而明的,不过田氏凭借自身敏锐的政治头脑,以及相关的计谋的合理运用最终抵挡住了来自各方的攻势。在混乱大隐于田,韬光养晦,或是果断采取策略,或是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走的十分的恰当。直到最后取得了成功,田氏成为了齐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