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引言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万小时理论”,就是说一个人只要从事一个行业超过一万小时,他也会成为专家,这似乎听起来是那么回事,可是一个人在一项事物上投入一万小时就意味着每天八个小时投入,还得四到五年才能成为专家,也就意味着这四到五年里什么也不干,只投入到这里面,这样做的风险太高了,而且这个时间也是一般人不接受的,这期间的变化也是一般人不能控制的。看样子这个理论只是听起来有效,执行起来还真的说不准了。
其实这是常人的一个误解,这个理论目的只是让大家不要对“天才”这种生物产生迷信,而是让人们正确的看待他们,因为天才的产生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只要积累就有效果吗?好像不是,记得高中的宿管大爷,看了一辈子宿舍,最后我们在离开学校的时候还是认为他的管理方法单调一致——粗暴简单,可是新来的几位宿管阿姨却在半年内赢得了我们共同的赞扬。难道说“一万小时理论”就一点用都没有了吗?
那我今天介绍的主题就出来了——刻意练习。
二、基本原理
这个理论是作者埃里克森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出的,这是他40年的研究成果。
基本内容:
- 适用范围: 边界清楚、发展合理的领域,能够指导和反馈的指导师
- 原则运用方法:专注和投入、寻找导师、跨越平台期、动机保持等
- 实践案例
重点细节:
原则:边界清晰、导师指导。
关键点:
- 努力寻找训练体系:在训练之前先找高手/找体系,而不是自己搞搞搞。一定要找导师,或者是自己知道整个体系的内容。
- 放慢速度,重复训练:
- 强化反馈:这
- 拒绝自动完成:
这本书是还没来得及拜读,这是必须要读的,这个过程和习惯也是必须要掌握的。
三、训练的层次
训练的层次主要分为一下几点层:
第0层,不练习。在这种状态下的很多人展示的状态就是,这个我不会,我做不了,放弃,另外一种状态就是,这个不是好简单,我看看就会了,这个真的是这样吗?看看要是能会,这个世界上就不需要那么多人天天耗费精力时间去训练,也就不需要这么多的教练了。当然这个最终的原因还是自卑心理在作怪。
永澄老师在文章中也提出,其实克服这个困境非常的简单,就是获得首胜体验,逐渐打开格局。
第二层:低水平重复练习。这是一般人常见的行径,大部分的人会将这中行为当做是练习,尤其是当你熟悉环境以后,自己会陷入到“舒适区”,根据人类的遗传BUG,人会陷入到难以跳出的环境中去,再也无法前进,长此以往,就算一个人再努力,他也不会在进步了,他的能力只能停留在同样的水平。
第三层:刻意练习这里有两大原则:边界清晰、导师指导。而且适用的范围主要在技能型领域,就如练习小鹤双拼这个技能,导师就是网站,而训练师就是自己,要给自己设定几个标准要求,这样才能保证训练效果。
第四层:符合认知的内隐化练习这是认知的最高层次。它到底高在哪里呢?主要是它站在“真实的世界”挖掘。在永澄老师的文章中他提出一个进化硬盘的方式进行,这是一个非常高级的方式。具体的方法就是先加工碎片信息,而后训练提取速度,最后是场景沉浸学习。
五种方法:
- 认知学徒
- 加入学习共同体
- 和榜样在一起
- 持续持续封装“可组块的方法”
- 交给他人,使劲教
三、后记
这个内容我写了很长时间,也拖了很长时间,可是效果还是不理想,在后面的写作中我还要不断进化,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