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去工厂附近去年才开张的新店接待客户吃饭,结账时收银员赠送了我一张29元的现金券,看看觉得他们家还挺大方的,我们人少三人才消费150元左右,就送了一张29元的现金券,一看日期要求一个月内用完;因为我不住那里,转手送我同事了,让他下次用,他说“我手上还有两三张了,不过忘记带了,要不就过期了,感觉每次都是这样”“是吗?我说那算了我带着吧,看公司这边有没有人请客户吃饭的”,结果过几天真的有人再次去那家饭店消费,还是忘记带劵了,故事都一样,去时忘记带,结账时想起来就没有用上,虽然我们同事整体去消费的频率比较高,但是同一个人去的机会比较少,导致老是去消费,老是收集消费现金券,又重来没有用上的情况。
每年秋冬季时,住的小区附近老是有新的店铺开张,去尝试吃一吃,店员推广说“烤鱼或者鸡鸭煲等做活动吃一锅送一锅,送的下次再来”,通常吃完后,感觉味道一般,那么赠送的券,不吃感觉就亏了,只好请就近的朋友再去吃一次,第二次去又消费了100多元,吃的时间间隔不久,感觉味道上也不怎么样,最后的消费花了钱感觉也不是特别好。
还有街边的很多小店,什么外贸甩单货呀,最近活动打折呀,报价一套随便的衣服就五六百套,打个3-5折,也就是200--400元内,你讲价,老板就说“你看我都给你这么低的折扣了,还怎么给你降呀,我们这是不讲价的,平时都是原价,现在做活动,你穿这个很好看呀,又显瘦,真的非常适合你,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儿,买好一点的衣服。。。” 这个时候很多女孩都扛不住打折的诱惑出手了,回去穿了两次感觉质量也不是很好,款式比较新颖,跟自己常穿的风格不一致,导致衣服慢慢就存在衣橱里了,一次次故事重演,衣橱都塞满了衣服。。。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你办健身卡,送一一张美容体验券;还有超市的活动今天买满599送一把雨伞,你还差100多元就凑齐了,赶紧又去入手一点什么想要的东西,高兴的带着兑换的雨伞回家了等等你就这样一步步的被引入了一个个套路里,增加了一次次消费,多买了很多不是很需要的东西回家把地方占着,这一系列了打折,优惠券手段类似,又一次次出乎意料,有些你入套了,心里还美美的以为占了便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些坑呢?
第一,要避免损失厌恶心理,即面临选择时,我们的头脑会出现 两种不同的声音:一个是获得更多收益,另一个是不想蒙受损失,这时,过往的经验会驱使我们选择后者。这种宁可失去新经验也不想放弃既得利益的的想法,在经济学中被称为【损失厌恶心理】。
比如像前面说的新店开张,吃一锅送一锅的活动,除了选择再带朋友去体验不是那么好感觉的店家赠送的那份以为,其实可以选择放弃赠送的券,重新找一家满意的餐厅,一起去度过一个愉快的用餐过程,更值得我们去选择。
第二,要克服聚光灯效应,即要明白别人对于我们的关注度,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胡思乱想”往往是我们中了【聚光灯效应】的圈套。
该如何避免呢?第一、充分准备,比如在决定要买衣服时,先想好自己要买的款式,类型,价位,地点,不要被店员或者打折的假象所迷惑,按照自己的原计划方案准备的去执行就好了。第二、保持自信,专注于做好自己。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你自信了,别人才更愿意相信你。专注于做好自己就好了,别人没有那么多精力来关注我们,我们按照自己的需求理性的思考,选择我们自己需要的就好,不被外界条件所影响最后的判断。
人生就是一个个踩坑的过程,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需求理性分析后,做出自己的选择,就算踩坑也不后悔,当然也会少踩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