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传统的方法
传统学习语言的方式是在我们课堂上,老师讲解单词和语法,学生在课堂上记忆的形式,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习语言得动机是什么,大多数时跟风地认为学习这门语言可能对我有用。但实际上,这种学习方式往往几年过去,也没法掌握一门语言。就比如我们初中、高中的语言学习。因为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只关心是否通过考试,根本不关心我们要怎么用这么语言。
002传统的方法为什么不好?
传统的方法老师是将语言拆解成信息,通过一味的讲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记忆。就像我们常听的一句话“知道的不是你的,会的才是你的。”所以学生对该语言的水平,还只是在知道的阶段,根本不会说,不会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十来年的学习,都不敢,不会说英语的原因。
003 只有出国才能快速学会语言吗?
有人说学习语言需要氛围,把你丢在一个国家,你迫于无奈就会去说语言,说多了就会了。但我想说这个观点是错的,因为把你放在那个国家,你真的会说吗?敢说吗?作者刚开始在德国,过去了半年,依旧没有交一个朋友,依旧不会德语,因为他不敢,也不想说。还有人在日本留学,虽然国内考试都过了N2、N1,但却一直不敢说日语,有次一个学生就和国内日语老师说,他已经一个星期没人说话了。其实,出国并不是学语言必须走的路。重点是学习的动机和方式。
004你学语言的动机是什么?
这里我想说说我的经历。我大学专业是国贸(非英语教学),直到大二,我学习语言的动机都是为了4、6级证书。直到认识了一位巴基斯坦的留学生,我才知道自己真的白学了。我们交流的时候,我只会说hello、yes,然后em~~,最多来句“I like reading”然后就没了。我当时想着,我学了10年的语言,竟然说不了几句话,所以我迫切的想要说出来。这时,我才有了主动学习语言动机。而大多数人学习都是被动的,并没想着我要会说,我要会写,而是我要会记。这可能也是我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人能够找到一个英语相关的工作的原因吧
005你现在还有口音吗?
有人可能会说,那你现在英语一定很好,经常和老外交流,一定没有口音。我想说,不,我有口音,因为这是祖国给我的特质。但是口音会影响我和老外交流吗?大多数不会。为什么说大多数呢?因为我的客户中会有一部分排斥中国的USA人民,所以他们会嫌弃我的口音,甚至很rude的对待我和我的同事。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赢得更多老外的认可,我经常会听到老外惊讶的问:where did you learn English?顺带的夸赞我Perfect,your accent is so nice, and your speaking is so good! 所以,我想说,口音并不是你一定要消除的劣势,请接受口音作为你的特色,真正懂一门语言的人会接纳各种口音。
006你说不好是因为口音吗?
大多数人认为自己说的不好是因为口音的问题,其实我不认为。我觉得是发音训练不到位的原因。就像小时候学习声母韵母,有的老师会一个个指正每个音怎么发声,怎么呼吸。当你每一个音都训练到位之后,你就会区分各个音的差别了。而我,恰恰是没有老师教的。所以,我只要能分不清的发音,如s/sh、n/l、n/ng等等,我都分不清。但是这些东西在现在已经不会影响我说英语了。因为,我花了1个月的时间去研究了US人民的48个音标的发音视频。里面讲解了每个音舌头应该放在什么部位,我们应该怎么呼吸。学习了正确的发音方式,我能准确读出48个音了。比如/ɛ/ /æ/ /a/3个音,很多人可能很难分清,他们的差别是嘴型会由小变大,/ɛ/是一个食指的空隙,/æ/是2根指的空隙,/a/是3根指的空隙,用气是由轻变重,声带振动由小变大。
大多数人不是因为口音而被别人听不懂,是因为发音训练不到位,或者是发音错误才让人听不懂。就比如有人说的英语,一听就一股东北味,但是有人一听就是老北京味,但是我们都听懂的。当然,追求纯正口音是好的,但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用正确的方法去训练了。这里,我只是想说口音不是说不好的原因。
007一些错误的观点
年纪太大,不适合学。相比儿童,我确实是大龄,但相比一些爷爷奶奶呢?我们依旧是年轻人。学习,从现在开始都不晚。只是,相比儿童的学习,天赋对我们的影响变小,方法的作用更大,所以,我们要找到有效的方法。
我没有时间。我们在等电梯,在刷微博,时间为什么会无意间溜走,是因为我们没想过要去用它。一天学习5个音,1个单词,一年365个,基本的打招呼,买东西的词你都会了。
怕学了错误的方法,后面的学习就毁了。相信我,你学了,知道一种不可行的方法,总比你没学啥也不知道的好。因为,至少你可以告诉别人,这个方法不一定适用。况且,错了,我们花点时间改不就行了?但千万不能让这个成为自己不行动的借口。
有些语言太难了。德语法语对我们很难,只是我们不熟悉这种语言的发音方式,从没有训练过。同样老外也觉得我们汉语很难,也是不清楚汉语的由来和发音、用语习惯。请大家记住,不熟悉不代表难,难不代表你学不会。我们只是需要时间和方法。
我很容易陷入瓶颈。当你陷入瓶颈,说明你在用的方法已经要更换了,因为你的水平提升了。当你换个老师,换个方式,或者换个目标,你又会突破。
学习过程很枯燥。我个人感受枯燥是因为我们没有目的的重复造成的,有的人嘴巴一直在重复说,但一句都没过脑子,所以他说太无聊了,说了这么多遍还不会。但有的人第一遍要求自己说出每个单词,第二遍要求自己能够不卡壳,第三遍要求自己能背诵,他同样在重复,但每次都有进步,你觉得还会无聊吗?当然身体的疲倦是避免不了的,累了就歇一歇嘛。但疲倦不是因为学习过程枯燥,而是体内能量消耗。
008 我的训练方式
(1)学习发音方式
之前提到,我花了一个月学习每个音标的发音方式,并且大声朗读,还会听单词,去辨别发音的区别。一个月之后,我可以很快分辨出同学哪里发音不对,甚至还可以分别出老师发音的问题。
(2)练习呼吸
外国人发音会偏低沉,是因为采用了腹式呼吸法,即吸气时肚子胀气,就如气运丹田一样。而我们平常采用的是胸腔式呼吸,即吸气时胸腔胀气,腹部收缩。我在练习发音的同时,也会去练习自己的呼吸,和老外说话,一般肚子鼓鼓的。这个方式一直到现在我都会偶尔训练一下。(我有时怀疑,外国人说话快,说的多,是不是因为一口气太长了:)。
(3)练习肌肉
美国人发音比较圆润,发音饱满,是因为嘴型做的比较到位。比如/a/,平常我们说啊的时候,只有1根或1根半的手指空隙,只有再感叹的时候:啊!嘴巴才张大。所以我们大部分时候嘴型比较小,口腔的肌肉是没有伸展的。在练习音标的时候,我会早上张大嘴巴去读音标,同时会舌头在口腔四处转圈圈,并且要将舌头延伸到不能再延伸,有酸痛感。这样来拉伸口腔的肌肉。
(4)模仿音频
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小时候学习语言,就是爸妈说一句,我们说一句。慢慢的模仿,我们就会了。我大学的时候,基本上早上都会花20-30min时间模仿一段音频,学习他的语调,语速。开始选择较慢的音频,后续选择较快的音频。现在,我选择的是老友记,1~1.25倍数去听和模仿。
(5)卡秒提速
模仿之后一定要去检验自己的效果。可以给自己发QQ语音,发微信语音,或者手机计时。我开始的时候是和伙伴一起的训练,所以互相帮对方计时。不过此处,我不想赘述英语里面连略音,因为我也说不全,大家变学习,边卡秒练习,可以做到快速说出来了。
(6)和伙伴比赛
在比较困难的时候,会容易放弃,还好有伙伴陪我一起每天训练。每天都可以发现对方的进步,所以,如果你是一个需要人支持的人,可以去找一个伙伴。如果大家看得起,也可以来找我哈哈,虽然我不是专业的,但是陪练还是可以的,毕竟大家进步了,我也进步了。
(7)夸张表演
我现在和客户沟通时,大部分能够去说服客户接受我的指导,不仅仅是因为我说的指导更清楚,还有是我把他当作一个真实的人物去沟通,即使不见面,我也会想象对方的表情,场景和心态,所以,大部分时候我懂他。而这也归于我在训练的时候会刻意想象我就是音频里的主角,我会有皱眉,耸肩的各种表情,真正的是我在这样的场景中说这样的话,还有这样的心情,而不是一味的卡秒,快速的背诵。所以,更多时候,我会享受沟通的过程。这也是“体验式”学习法的一种变形吧。
(8)]重复重复再重复
学习任何事情都免不了重复,所以不要害怕重复。只有重复到熟悉,熟悉到熟练,你才是真正的会了,熟练到精通,你就是专才了。我现在也是重复的听老友记,因为时间有限,只有重复,才能让他变成我大脑里自然的反应。
009 作者的训练方式
作者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旅行,为了日常的交流。所以他一般给自己划定3个月的学习时间,从第一天学习,就在张口说。作者从简单的你好开始,在聊到天气,在聊到晚餐,聊到爱好,聊到计划,一步步延长聊天的时间。他在脸书上去找伙伴练习,在哥哥平台去找伙伴练习,所以3个月后,他能会日常的表达,也能教流利的说出来。
010 你的动机和热情才最重要
在学习一门语言,一定要清楚你的动机,因为这是一直激励你继续学习的动力。可以是要说出来,可以是要看懂电影字幕,可以是能看原著。同时要给自己创造热情,我不认为热情一定是自然天生的,也可以由我们自己创造。当我们经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奖励,我们也会拥有热情。每天掌握了一些词,就觉得自己非常棒,学会了几句话,就觉得自己非常厉害,开心的情绪会让我们更有动力和持续力。而我,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在践行这样的模式,积极的暗示让我可以开心的生活和工作。(有时都忍不住一个人自己夸自己,哈哈哈。)当然,也不能盲目地满足,要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哦~
对本书的总结
作者用一个再西班牙酒吧能用各种语言和朋友交流的故事开启,倒叙到之前几年只会英语,讲述了他对语言学习得态度,及他认为错误的观点。本书大篇内容在讲一些观点,但是对于作者个人践行的方法讲的少,也不细致,不过也罗列出了一下大家可能都用到的方法。比如看书,找伙伴,找免费的教程等等。作者在文中特别对“流利”做了一个解释。因为大家对“流利”的定义不一样,有些认为流利是需要做到想本地人一样,他们会认为作者讲述的内容太浅显。不过作者定义的流利只是日常用语。毕竟作者的中心思想是说3个月怎么流利的说一门语言。而3个月一般也仅仅是入门的阶段或初级阶段。所以这本书适合初学者,或者是想尝试学习语言的人,用来消除对学习新语言的顾虑,而非一门全面的学习语言的指导书。真的懂一门语言确实是需要时间和系统的训练的。
所以,于我而言,这本书值得看,但不值得买,懂一些观点就可以了,然后挑取一些去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