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的第七门“识鉴”,共28则。识鉴,指能知人论世,鉴别是非,赏识人才。
通读一遍后,对其中的郗超印象深刻。
郗超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是桓温的谋主,桓温便是在郗超的建议下,废黜了司马奕,改立司马昱为帝。
但从“识鉴”中的几个故事来看,他又是个善于识人、不以爱憎匿善的人。
01
郗超识人之准,从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看出:
郗超与傅瑗周旋。瑗见其二子,并总发,超观之良久,谓瑗曰:“小者才名皆胜,然保卿家,终当在兄。”即傅亮兄弟也。
郗超和傅瑗有交往。傅瑗叫他两个儿子出来见郗超,两人都还是小孩子,郗超对他们观察了很久,对傅瑗说:“小的将来才学名望都超过他哥哥,可是保全你们一家的,终究是哥哥。”所说的就是傅亮兄弟。
长大后的傅亮兄弟,果然让郗超说对了。傅亮成人后曾任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后因罪被杀,他哥哥傅迪,位至五兵尚书。真的是“然保卿家,终当在兄”。
02
不以爱憎匿善,郗超的这一点更让人钦佩。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履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苻坚打算灭亡晋朝,已经占据了梁州、歧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符坚,人们私下里很有些不赞成的论调。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让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各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郗超与谢安的侄子谢玄不和,但在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时,力挺谢玄的人是郗超。这个重量级的人物表态后,其他的人纷纷闭嘴。
郗超有个特点,把政治和私人情感分得清清楚楚,一码归一码。所以他虽然站在权臣一方,但并不讨人嫌,还赢得众人的尊敬。
03
读了上面郗超的两个故事,我又开启了顺藤摸瓜的探究之旅。
三百七十八年,也就是桓温去世的五年之后,郗超郁郁而终,只活了四十二岁。
病重的时候,他拿出一箱书信交给门下的弟子,说:“我的父亲年龄大了,我死之后,如果他过度悲伤,影响到吃饭睡眠,你就把这个箱子交给他;如果他反应正常,就请把它烧了吧。”
郗超死后,父亲郗愔悲痛欲绝,身体也渐渐不好。弟子们看到怎么劝说他都不听,就把箱子交给了他。郗愔打开来一看,里面全是郗超与桓温商议篡位的往来书信。郗愔忠于皇室,看到儿子居然背后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勃然大怒,说:“这小子死得太晚了!”从此不再为他伤心流泪,身体渐渐康复。
郗超在临终之时,还为父亲做着打算,儿子对父亲的这份爱,令人感动。
郗超去世后,还有一事值得一表:
郗超的老婆叫周马头(这个名字,我也是无语了),是一流高门,和郗超门当户对。郗超死后,娘家人认为郗家已经败落,不值得交往,不如和他们划清界限,于是派人把周氏接回家。但周氏深深地爱着郗超,说:“活着不能和他在一起,死了也要葬在一起。”她坚持不肯回娘家,一直到去世。
这位叫周马头的女士,名字虽一般般,但对爱人的一往情深,却令人深深动容。
04
一路探宝到《世说新语》第二十五门“排调”,这里也有郗超一个故事。
范启与郗嘉宾书曰:“子敬举体无饶,纵掇皮无余润。”郗答曰:“举体无余润,何如举体非真者?”范性矜假多烦,故嘲之。
黄门侍郎范启给郗嘉宾(郗超的字)写信说:“王献之这个人全身干巴巴的,即使扒下他的皮,也没一点光泽。”郗超答:“全身干巴巴的,比起全身都是假的,哪个好?”范启本性矫揉造作,烦琐多事,所以郗超这么嘲笑他。
由此可见,郗超为人十分率真。另外,郗超的字,竟然叫“嘉宾”,这令人印象很深刻。
通过百度了解到,郗超去世前后,还有一个小插曲:
郗超去世前,王献之兄弟拜见舅舅郗愔都是毕恭毕敬,礼仪非常周到。郗超去世后,他们再去见郗愔都穿着高齿木屐,态度十分傲慢。郗愔对他们还是客气,说:“你们请坐。”王氏兄弟只坐一会,就冷冷地回:“我们有事,先走一步。”郗愔看着他们的背影,长叹一声说:“如果嘉宾还活着,这些鼠辈还敢这样吗!”
人一走,茶就凉,从古至今,一向如此。这还不是我想表达的重点,下面,我们看看郗超是怎么对待“品德高尚之人”和“观点对立之人”的。
郗超每次听说品德高尚的人要辞官隐居,都会为他们准备百万钱财,建造豪宅,供他们养老。
他和戴逵的观点对立,但听说他要隐居剡县,也出钱为他建造了别墅。戴逵入住以后,给亲友写信说:最近到了剡县,就好像住进了官府一样。
在这方面,郗超值得王献之兄弟学习。
综上,郗超是一个君子,因为君子“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