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看书,都喜欢和崇拜主角。后来才发现自己永远成不了主角,转而关注配角。
一、刑天其人
在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里,有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刑天。
看到刑天的那个画面还是很害怕的,眼睛长在乳房上面,没有头,嘴巴长在肚脐的地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后来读到《山海经》才知道:“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原本不叫刑天,他本是一个巨人,普普通通,如芸芸众生中的你我一样,没有优渥的家庭条件,没有名气的夹持。
二、刑天对战黄帝
有一次,他与黄帝的大战,刑天战斗力不及黄帝,被黄帝砍掉了脑袋,才开始叫刑天。天在古代汉语中是个通假字,通“颠”,意思是人的额头;刑者,割、刈的意思,所以刑天就是指被砍掉头的人。
故事发生在炎帝还在统领天下的时候,刑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后来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被黄帝打败。当蚩尤举兵反抗黄帝的时候,刑天曾想去参加这场战争,被炎帝阻止。
蚩尤势力单薄,战败被杀,刑天感觉再不反抗就晚了,他按捺不住他那颗愤怒的心,离开南方天廷,左手握着青铜方盾,右手拿着大斧,直奔黄帝的宫前,要和黄帝争个高低。
黄帝见刑天杀过来,顿时大怒,拿起宝剑就和刑天搏斗起来。两人开始了激烈的打斗,从宫内杀到宫外,从天庭杀到凡间,一直杀到常羊山旁。
黄帝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经验丰富。他趁刑天不备,挥剑向刑天的头颅砍去。刑天防备不及,被斩下头颅。刑天也顺坡滚向了常羊山脚下,他想找回自己的头颅,但是,很无奈,他看不到在哪里,这是不是有点像曾经失败的我们,想要去努力,但是找不到方向。
黄帝为了永诀后患,拿起宝剑把常羊山劈成了两半,刑天的头颅就势滚进山谷。随后,那两半山又合二为一,把刑天的头颅埋葬在里面。皇帝认为这样刑天再也不能和他交战了,但是他错误估计了刑天。
刑天感觉到了周围的变化,知道黄帝已经把自己的头颅埋进山腹,但是他并没有气馁。
他站起来,依然右手拿斧,左手持盾,由于他看不到皇帝,只能向着天空胡乱挥舞。陷入了黑暗深渊的刑天暴怒,以两个乳头当做眼睛,张开肚脐做嘴,继续与黄帝搏斗。
三、陶渊明赞颂
刑天虽然失败,但是他永不妥协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晋朝诗人陶渊明写诗对刑天的这种精神大加赞颂,诗云:“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刑天作为一个战败的人,按“成王败寇”的规则,刑天不值得赞扬,但是刑天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毅力。
身为炎帝的大臣,在自己的领导将败之际,并没有倒戈求荣,而是要战斗到最后一刻,这是怎样的赤胆忠心?这样即使失败的刑天也值得称赞和学习!
普通人没有那么多的光环,不是每个人都能作为一个成功者。如果能做一个对失败不妥协,永远进取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