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开始做这个蚂蚱酱的时候还是源于那天儿子捉蚂蚱。他问我,妈妈,蚂蚱可以吃吗?我说,当然可以啊。其实我一边这么说,一边还在担心他会不会有点虎, 拿起蚂蚱直接尝尝味道呢。
果不其然,他偷偷拿了舅舅的打火机在草坪上烧了蚂蚱。等我看到他嘴边还挂着一些黑渣渣时,我突然就明白了,他已经原汁原味地品尝了蚂蚱。谁的童年里不有个大胆的尝试,那应该不是一个完整的童年吧?
虽说是这样劝慰自己,但是作为一名老母亲还会考虑到各种生活中的现实,比如这只蚂蚱的出身是怎样的,吃的东西有没有被洒过农药,他在烤蚂蚱的时候有没有吧蚂蚱的内脏清理?(这个肯定是不清理的,算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吧,也算是一种安慰)
回到家,儿子还是一直问我,蚂蚱好不好吃,我想应该是他在烤制的过程中只是体会到了动手的乐趣,而没有尝到这蚂蚱的美味吧。说实话,我很少吃蚂蚱,可能因为从小没有被打通这个认知神经吧,小时候总是看着哥哥们捉蚂蚱,围在一起做烧烤,而我总会被大人教育成要当一个淑女,所以那种场合我是极少参加的,所以我也没有尝过那烤制蚂蚱的滋味儿。
直到后来长大了去参加了一个乡村企业的招待会,才吃到了蚂蚱的味道,那是酒风正酣时,服务员端来一盘菜,远看着像爆炸的琉璃一般,看不出丝毫的美味儿,只听得坐在主陪位置上的老板摇摇晃晃站起来说,在坐的各位,我某某人献丑了,特意命厨房做了一道菜送给大家,祝在做的各位能够一飞冲天,飞黄腾达。殊不知待到敬酒人说完这一句,众客纷纷拍手称赞这道菜的妙处。我跟着大家一起附和如同一只木偶,待到这道神菜转到我面前的时候,我才仔仔细细地把它看了个清楚。我小心翼翼地试着把它夹起来放在自己的餐盘里,我仿佛还能看得见它明晃晃的眼睛在闪耀。就在我还在对它细细研究时,其他食客早已经吃光一盘,他们的评价是脆香脆香的,而我对着盘子的这一只无从下口。
再到后来突然发现身边开始多了一些礼盒,其中里面装的就是蚂蚱。还美其名曰要想发达,就要吃一口蚂蚱才能一飞冲天。再后来就是蚂蚱养殖业的兴起。小时候在野地里抓蚂蚱的情景已经不多见了,反而让人们去到一个蚂蚱棚里体验捕捉的乐趣。吃客们一边享受捉蚂蚱的乐趣,一边听着蚂蚱养殖户的科普:
蚂蚱,植食性昆虫,具咀嚼式口器。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营养价值
蚂蚱含丰富的甲壳素,营养专家研究认为:甲壳素被誉为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之后的人体第六大生命要素,甲壳素可升高体液的PH值,改善体内酸性环境,可清楚自由基,抑制过氧化物对人体组织细胞的损害,活化细胞,延缓衰老,能使体内毒素得以排除,达到排毒养颜的功效(日本将甲壳素作为污水处理的一种制剂)。因此,甲壳素被营养专家推荐为21世纪人类的最后珍宝。
蚂蚱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单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具有止咳平喘、解毒、透疹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小儿惊风、咽喉肿痛、疹出不畅、支气管炎、止痉挛等,并且有降压、减肥、降低胆固醇、滋补强壮和养胃健脾的功效、久食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入,外用可治疗中耳炎,霜打过的蚂蚱治菌痢、肠炎等。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体内营养成分的结构比畜、禽类更合理。
食用功效
蚂蚱,味辛甘,性温;入肺、肝、脾经;有止咳平喘,定惊,消积之效;用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小儿惊风,疳积。
听完这么多磨耳朵的知识,我就在想如何才能让蚂蚱变成餐桌上的美味呢,一味地炸制吃起来会让胃里有些许不舒服。我想着想着就决定做成一种酱类,即可以保存时间久,还能使它成为佐料。
锅放油,烧热,加入已经清理干净的蚂蚱,炸制,炸一遍将油倒掉再换新油炸,炸完三次以后可放置一旁晾,随后再准备花生,辣椒,芝麻放入锅中炸制,待所有准备完毕以后,把蚂蚱用研磨器研碎。切一串葱花爆锅,顺道将蚂蚱碎加入翻炒,再加入独特的秘制酱料与辣椒碎。小火熬制半小时。随后再加入花生芝麻。大约五分钟之后出锅。这样一道秘制的蚂蚱酱就大功告成了,如果你问起它的味道,我想说的是,它醇香浓厚,焦香四溢,在咀嚼的末端还会尝到蚂蚱的肉粒感。花生芝麻的香味又把蚂蚱的香气柔和到了另一番滋味。如果你舀一勺吃,留在齿尖的是灯影牛肉的感觉,如果你要用它来拌面的话,那滋味绝对是流连忘返的。不怕吃,就怕吃到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