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法对磁异常的工作。在物理工作中对测区北部的火成岩,中部的大理岩及南部的红河二云片岩等主要岩石进行了标本及露头测定,其变形特征列于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测区岩性的极化场特征在测区北部的花岗岩体。其极化场比较稳定,一般极化率值都稳定在2%左右。大理岩的极化率值较低,一般稳定在1%左右。侧区南部的二云母片岩极化率值一般都稳定在2%左右,但是在露头测定中,二云母片岩当侵染有黄铁矿化时,其极化率变化范围可由1.2%变化至15.35%,此外,在测区角闪,片岩在露头测定中极化率强度高达25%。从整个测区来分析。极化场的正常背景值基本稳定在2%左右。因此,测区有物性资料分析。在露头测定中比较结合实际,主要可能引起异常效应的岩性。为二云母片岩及斜长角闪岩。此外,电阻率在测区一般在。范围内变化。露头测定比较接近实际。一般在范围内变化。其中大理岩电阻率或是值都在。左右。是本区高阻体。此外,一些岩脉往往呈低阻反应。根据本区。电性特征是具有备有一定电性差异。
2.异常解释。
DHJI异常。位于测区184线八零点附近。系本测区工作的主要对象。以往磁法工作认为。磁异常。是一个比较规则的低缓异常。磁场具有矿异常特征。但通过对该异常的极化法工作。选供电极距为800米的中梯装置,其计划效应较为微弱。幅度不大,长约50米,宽约十米。视极化率随电阻率的增加而增加。但什么的增加并不大。相对的视电阻率的增高也不大。在这关系曲线上分析,很难看出具有电子导体的特点。只认为是高阻体的特征是极化率仅为3%。但也有可能效应随地质的加深而导致极化效应的减弱。
激发极化法效应。在实际工作中指出凡具有金属电子导体的地质体都有极化异常效应存在,而异常的强弱决定金属电子导体的结构,规模,质量,埋深的问题,因此该异常从电法异常效应讨论是意义不大的。结合多方法考虑。着赋存有磁铁矿体,必然埋藏较深,因此规模也不是太大。
DHJ2异常位于测区186线58点至78点间。其异常特点是强度大。曲线幅度狭小,尖锐。线长70米,宽约十米。随增加而减少,形成低阻带。从曲线分析,该异常为电子导体的反应,但在形态上似脉状,规模较小,埋藏较浅。
地质位置经槽探揭露为斜长角闪岩。据镜下资料分析,斜长角闪岩含磁铁矿7%,由于磁铁矿的富集导致极化异常的增高,形成了异常。这种岩脉没有什么意义。
DJH3位于测区西南部,以178线45点至186,现43点为中心的强大异常大。其异常特点是强度大。值12%。梯度较陡。幅度宽广。在178线的西部异常尚未得到封闭异常地段随。增加而减小,在部分地段上形成低阻带异常长轴方向大致为东南西北方向延伸,在激发极化效应上任何电子导体都是导致极化异常的因素。根据本区地质,地电特征分析,只有斜长角闪岩与二云母与石英片岩,才有可能引起其极化异常的可能性。
在测区北部。178线55至60点至184线55至60点。激发极化效应接近大理岩则逐渐增高。所以异常增高是否为大理岩引起。可是根据标本及露头测定的物性结果,极化率值值最大变化范围不超过3%。电阻率是本区较高的岩性,因此大理岩上的异常是无法理解的,必须考虑其他因素,另一个现象必须考虑的在178限制186线南北街头同在55点上。极化率值普遍相差较大,而且北边值都大于南边,因此说明北边测区受南边供电极的影响,因此北边电极打在南边含黄铁矿化的二云母片岩上,因此该异常为供电极影响的寄生异常。
在DHJ3异常中心。其反应的强烈的宽广的极化效应异常。为黄铁矿化富集地段。其分布范围与异常一致。故该异常引起的因素为含黄铁矿的二余母石英片岩所引起。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