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讲讲到启蒙孩子时,要注意“教的越少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教的越少,就相当于给孩子打开一扇窗,让孩子自己去思考,这样孩子的纯抽象思维能力才有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开启和提升,同时孩子的自学能力及短期记忆能力也会得到大大的锻炼。
除以上之外,“教的越少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这一启蒙方法与孩子的科学认知过程非常相符合,及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在时间上得以确保。
知识来自于实践,脱离不了实践,哪怕非常抽象的数学也是如此,而实践是有一个过程,或认识实践的本质是有一个过程的。启蒙孩子数学主要是启蒙孩子的纯抽象思维,而启蒙出来的纯抽象思维的主要功用之一也是为了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能更有效率的的理解获取知识。
如果在启蒙阶段,主要就是为了让孩子获取知识,那么不仅仅会错失孩子的纯抽象思维潜能的最佳开启期,还违背了孩子的科学认知过程,其实也就是古人说的“揠苗助长”。
人不是机器,做事都需要调节。孩子那就更不是一个机器了,孩子的天性是爱玩,不能让孩子很好的玩,孩子内心就不会快乐,不快乐就像一颗小炸弹,会随时爆炸的。一味的多教孩子知识,孩子会很反感,一定会爆炸的。
而孩子除了天性爱玩之外,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天性,那就是孩子天性好奇。
如果少教孩子知识(少教不是不教,不教是不好的),孩子反而会感到很好奇,越是好奇,越要少教,越少教,孩子越好奇,良性循环。
良性循环关键是少教的“少”的把握。而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好奇了,就急的不得了,就会趁机“多教”,其实是很不好的,反而会大大打破孩子好奇的可以很好的持续性。
教的越少越好,可以让孩子在更多方面去健康发展,万物都有联系,其他方面能健康发展,对孩子以后能更好的学习数学会帮助很大。
教的越少越好,可以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玩,对孩子而言,“玩”本身就是一种特殊意义的学,哪怕玩就是玩,也是很好的,低级趣味的玩玩多了,孩子就会对更高级一点的玩的趣味认识更足,学数学就是更高级一点的玩。
但从低级趣味的玩到高级一点的玩,在量上的转移是有一个必须必要的认知过程的,要给孩子这个认知过程,这时家长最好不要对孩子讲大道理,大道理是没有多少用的,因为大道理无法能替代孩子的认知过程。
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快乐的玩,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比让孩子过早过多的获取一些书本上的东西更加重要。
总之,“教的越少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既符合了孩子对知识的科学认知过程,还能确保孩子在童年有足够的时间去玩,又没有错失孩子的纯抽象思维潜能的最佳启蒙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