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我们在欣赏世界著名油画作品或雕塑作品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跟人体艺术有关的作品,在向外介绍时,若涉及到人物隐私部位,往往会打上马赛克,这些马赛克犹如一块伤疤,无形之中让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黯然失色。
给名作打上马赛克究竟有没有必要?是不是矫枉过正?这个问题相当有探讨价值。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下,面对此情此景,支持方和反对方给出的理由,听起来都有可取之处。
支持方认为:人体艺术跟人们现在倡导的“穿衣文明”格格不入,以赤身裸体作为创作素材,看起来伤风败俗,很不雅观,甚至很多人戴着有色眼镜,把人体艺术当作“黄图”来看。因此,用马赛克遮挡它很有必要,免得让人胡思乱想、节外生枝。
反对方认为:人体艺术只是以人体作为审美对象,来展现自然美和真实美罢了,因为世上找不出比人体更完美的物象。若打上马赛克,岂不是遮挡了完整的艺术形象,等于抹杀了观者欣赏艺术的权利。
从艺术审美的本质来看,人体确实符合“黄金分割法”,并且体现出对称之美。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创作,通过线条、造型、色彩的渲染,男性人体能体现出阳刚美、健壮美,并表现出男人坚韧顽强的内在精神。女性人体可以把女性婀娜多姿的体态,凹凸有致的身材,柔情似水的性情,都表现得恰到好处。如果给人体艺术打上马赛克,就是对艺术的不尊重,对美的否认。
从人性的本质来看,人们对越想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看不到的东西就越想看到,经过马赛克遮掩的东西,反而更能激发观者的窥探欲。面对一幅人体艺术,一千个人里边肯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发出什么声音的都有。
所以,对于人体艺术,如果堂堂正正摆出来,引导观者去理解它、认识它,让观者看清人体艺术的真相,欣赏到人体艺术的价值,反而更好一些。如果一刀切地遮遮掩掩,反而会让更多人起疑心。就像面对洪水,疏通比截流的效果好很多。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具有鲜明的审美作用和教化作用,它的存在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是善莫大焉的事情,人们从艺术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许多智慧和经验,进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完善自我,做出更多的文明创举。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读懂艺术,欣赏艺术需要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修养,世上的人形形色色,艺术修养水平参差不齐,面对不懂艺术的人,一幅艺术品或许还不如一块面包更有价值。
欣赏人体艺术对欣赏者的要求更高,欣赏者必须去理解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和创作背景,同时,还要消解文化观念上的差异,把人体当作色、光、影的收容器,欣赏色光影在人体上显现出来的光怪陆离的梦幻效果。能达到这个欣赏层次,足以说明已经进入人体艺术的大门。
如果用世俗眼光去欣赏人体艺术,还不如不看,因为人体就那些器官,真的没什么好看的。
人体油画在本质上,是画家通过个人的技巧和手段,来体现人类对自我、对人生、对社会和历史的看法,只不过是用人体来作为传达介质罢了。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懂门道的围观者,面对人体艺术,肯定会发挥自己的主观想法,想当然地认为人体艺术是艺术糟粕,由于过于直接暴露,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展览和推广,否则,就是伤风败俗。
所以,在介绍世界著名油画作品时,考虑到一些人的感受,才迫不得已给人体艺术打上马赛克,这个做法很难用对错来评定,是“中庸”的体现。
当然,人体名作被打上马赛克,其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完全破坏了艺术品的完整性,同时也无视了艺术家的心血。
一幅人体油画在创作前,画家要一边酝酿和构思,还要一边寻找符合自己审美理想的模特。找好模特,在创作阶段,画家必须要跟模特相互配合,模特待在画室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画家则一笔一画地描绘。可以说,任何名作的背后,都凝结了画家和模特的双重心血。
给作品打上马赛克后,一个小小的马赛克对旁人来说可能没有什么,但它确确实实遮掩了创作者的心血和作品的完整性。
同时,还会让观者产生其他想法,本来人们看到的是高尚的艺术,却被马赛克遮遮掩掩,会让一些观者不由得产生认识上的偏差:这类作品是洪水猛兽,还是少看为妙。
试想一下,给《大卫》和《泉》打上马赛克,如果米开朗基罗和安格尔在天有灵,看到现代人会如此对待他们的作品,当初还不如给这些艺术形象穿上衣服。但穿上衣服又不能真实地体现人体美的特质,更无法体现出隐藏在形体之后的人文精神,因此,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下,打或者不打马赛克确实很矛盾,这种现象肯定还会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