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数学该怎么学?自我生了二宝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听到中国许多体制内教育的弊病,另一方面我又在我家大宝曾经上过的小学中收获到了许多惊喜。
我的大宝0-6岁在德国长大,因为我的职业+德国必须的三年产假,我从他5个月起体验德国的早期教育。大家都知道德国是反对学龄前进行知识灌输的,刚回到中国就直接上体制内的民办小学,我还真为他捏着一把汗,可是六年下来,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他并非学霸,可是在我不操任何心的情况下可以顺利地完成中文、数学的学习,并且,在小学5年级时还光荣地成为了学校图书馆的试书员(图书馆老师选出看书速度最快的几个孩子让他们看新书,然后告诉老师这本书是否值得进货),上了初中,他的英语数学老师说他的数学发散性思维被保护得非常好。要知道,我家大宝在上小学前可是只认识十几个汉字,并且数学的加减乘除运算符号都不认识啊。
我们在德国时的幼儿园老师,会每天趁孩子们在户外玩耍的时候,支张桌子在教室门口,一边看着疯玩儿的孩子们,一边和静下来休息的小朋友们玩训练记忆力和逻辑思维力的桌游。小朋友们在院子里骑车、爬树、在沙坑里造城堡、踢球、疯跑……累了,就跑到老师身边来,喝口水,站在老师的桌子对面和老师对战一把桌游,算是劳逸结合、休息一下。有时候,你会看见一群小泥猴排着队和老师对战的情景。
想象一下这个场面吧:左边是孩子们欢声笑语的喧嚣,右边是凝思对战的沉静。如果孩子们不能立即专注自己的注意力、并且抗过周遭的干扰他们如何赢得游戏?!而事实是:孩子们通常都是赢的。我们且不说游戏本身是训练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就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这两点就已经使得孩子们的学习力获得了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如何为学龄前的儿童做好学习数学的准备?张俊在他主编的《0-6岁小儿数学教育》中很明确地指出——
幼学数学
“儿童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要经历一个从动作性学习到抽象化理解的发展过程。”
“他们需要通过操作活动来学习数学。”
“在幼儿阶段,不应强求计算的速度,而要注重给幼儿丰富的经验。”
“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源泉。”
儿童在两岁前就已经具备了在动作层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说:爬行、直立行走、抓取、甚至拼接等等,但是要将这些动作内化于头脑中,并能将这些内化了的动作在头脑中实现自由逆转,以达到建立自己的抽象逻辑的目的,却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01
感官经验积累
孩子们通过不断的教具操作,感官经验得到大量累积
02
秩序感培养
通过一些标准化的过程,孩子的秩序感得到培养
03
提升抽象思维
在此基础上,一步步通过实物具象、操作动作等的大脑内化,提升出自己的抽象思维,进而进入逻辑化的数学世界。
“游戏”过程中——因为孩子们可以自己观察,找出自己的方法,更能发挥其创造能力。也是因此,一般孩子大多可能会认为这种方式很好玩。
清醒一下吧,学数学这么简单的东西何苦逼孩子浪费掉自己宝贵的玩耍时间去坐在教室里刷题?完全是可以在闹腾生存适能训练中心其乐融融地玩嘛!所以,没有不聪明的小孩,只有不动脑筋瞎冲动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