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透视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链的那根彩线。没有这根线,再美的珍珠也挂不到脖子上。平时我们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常常觉得自己选择的材料还挺丰富、挺精彩的,但写出来以后却觉得头绪多、材料散,究其原因往往就是未能给文章确定一条合理清晰的线索,有珠难寻好丝线呐!
怎样才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呢?先来了解一下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写作,线索是关键。记事写人的文章,总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文章的线索犹如缝制衣服的线。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后用线把一块块布料缝制起来。没有线,缝不成衣服。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文章的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条线,所以有人称之为“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实物、人物,也可以是思想感情。如《枣核》,用“枣核”这个具体的实物作为线索,分“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等几部分来组织材料;又如《孔乙己》,以“我”为线索人物,见证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再如《荔枝蜜》,以作者不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表达主旨。
除此之外,还有以时间、地点、事件为线索的。如冰心的《小橘灯》,分别写了乡公所楼上、小姑娘家、寓所、离村后的事情,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再如周立波写的《分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主次分明,不蔓不枝。
安排线索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第三,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前后连贯,结构严谨。
初中教材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等都是这一方面的经典之作,希望同学们好好研读,并学以致用,学会用合适的“线”串联材料,使文章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前车之鉴
锁
女儿16岁,是朝气蓬勃的花季少女。学习成绩优异,在写作方面也有极大的兴趣。她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采蜜。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文章终于在报纸上发表了,并得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该怎样使用这来之不易的钱才有意义呢?对了,妈妈的生日快到了!长这么大,自己还没送过妈妈礼物呢!那,就这么办……
那天早晨,妈妈照例为女儿清扫屋子,意外发现女儿的抽屉不知何时挂上了一把锁。这个年龄的女孩子,谁没有点秘密。这一点,妈妈十分清楚,但心里有了一种隐隐的不安。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只要一闭眼,那把锁就浮现在眼前。索性起身,拉开窗帘推开窗户,这一看还真吓一跳:都半夜了,女儿房间的灯怎么还亮着?
第二天一大早,趁女儿一上学,妈妈就迅速进入房间,环视一周,瞥了一眼铜锁,很快就发现书桌边的废纸篓里有许多捏成团的废纸。她快步走过去,捡起其中的一团废纸,展开来看。那皱皱的纸上只有一大滴墨水和三个字:我爱你……妈妈的心一沉,怒火眼中烧,这还了得,她决定行使家长的职权,决不能让女儿走入歧途!她果断地拨通了锁匠的电话。
下午刚过五点半,女儿就回来了。妈妈不动声色地问道:“有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女儿心虚似地低下了头,溜进房间做作业去了。
“吃饭了!”妈妈把饭菜放好了,向里屋的女儿喊道。
餐桌上,妈妈尽量克制着自己的怒火,平静地说:“先吃饭,吃完了,妈妈有话对你说!”没想到女儿先开口了,“妈妈,这是我用第一次得到的稿费给您买的生日礼物。祝您生日快乐!”女儿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精致的礼盒,顿了顿,又略带羞涩地说道:“我爱您,妈妈。您养育了我16年,我还没当面说声谢谢……”
望着精致的礼盒,又想起了那把打开的锁,妈妈百感交集。
【升格意见】
这篇文章,有好几颗闪亮的“珍珠”:孝顺的女儿用稿费给妈妈买生日礼物;有情趣的女儿为给妈妈惊喜买锁精心收藏礼物;感恩的女儿深夜写赞美母亲的文章;勤劳的妈妈替女儿整理房间;关心的妈妈怕女儿早恋,背着女儿打开抽屉试图了解女儿的秘密……这些材料真实可感,很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但作者在处理这些材料的时候,并没有为这些材料理出一条“线”,把这些珍珠串起来,融合成一个整体,而是显得有些杂乱。
本文内容纷繁复杂,头绪较多,修改前一定要先梳理出一条能串联这些珍珠的“线”,让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知道,线索是作者思路在文章里的反映,本文作者行文的思路,都围绕着一把小小的“锁”。所以,这把“锁”,就是这条串珠的“线”。用上这条线索,就可以把这一颗颗散乱的珍珠串起来,变成美丽而实用的项链。修改时,建议以“锁”为线索,明写妈妈对女儿的怀疑误解,暗写女儿为妈妈准备生日礼物,有条不紊地展开,这样才能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中心突出。特别是妈妈对女儿的不信任以及女儿对妈妈的敬爱随着“锁”的撬开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回味,引人深思。 【升格示例】
锁
女儿的抽屉上锁了!
不知何时,女儿的抽屉挂上了一把铜锁。那锁小巧精致,泛着金黄色的光泽,却刺激着妈妈敏感的神经。
清晨,妈妈照例为女儿整理屋子。她又瞥了一眼铜锁,却意外地发现铜锁边的废纸篓里有好几张捏成团的废纸。想起昨天夜里,女儿屋里灯光始终未灭,妈妈心里就有了一种隐隐的担忧与不安。她快步走过去,捡起一团废纸,匆匆地展开。那皱皱巴巴的纸上只有一大滴墨水和几个大字:我爱你……妈妈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她慢慢地将纸装进了衣袋里,死死地盯着那把小铜锁。 五点半,女儿连蹦带跳地回家了,看起来兴高采烈情绪高昂。看着女儿神采飞扬的脸,妈妈不动声色平静地问道:“囡,捡到宝了,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女儿脸一红,心虚似的低下了头,连声说:“没,没有……”妈妈把手伸进了口袋里,想掏点什么却什么也没有掏出来,只是像平常一样,温和地对女儿说:“去做作业吧,吃饭时我叫你。”
女儿一路小跑来到了书桌旁,发现小铜锁开着,就一拍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道:“呀,糟了!瞧我这个马大哈,怎么这么不小心!秘密可别被妈妈发现了!”悄悄尾随到门边的母亲,心情愈加沉重了。她边往厨房走边自言自语:“吃了饭,必须得摊牌了!”
“开饭了!”妈妈脆生生的嗓音一如既往。
门应声开了,女儿左手拿着作业本,右手托着精美的礼盒。妈妈一下惊呆了:那礼盒,不就是她在女儿抽屉里看到的东西吗?
女儿袅袅婷婷地来到饭桌前,一手交作业本,一手献上礼物。俏皮的嘴角微微上扬,嘴里念念有词:“妈妈,这是今天的作业,请签字;这是您的生日礼物,请笑纳!”妈妈愣愣地接了过来。女儿略带羞涩地说:“妈妈,这可是您女儿第一次用稿费给您买的生日礼物噢,您可要收好了。祝您生日快乐!”她顿了顿,又继续自豪地说道:“老师说,我昨天熬夜为您写的那篇文章,很不错,已推荐给报社,有可能发表,我念给您听听吧。”她翻开作业本,深情地念道:“我爱您,妈妈。您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懂得尊重女儿的好妈妈……”
妈妈面色潮红,手里紧紧地捏着那张已经被汗水湿透的纸,看着精美的礼盒,想起那把被锁匠打开的小铜锁,想起精心准备的饭后摊牌宣言,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美文引路
外婆和鞋
席慕蓉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而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里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评析】
本文是台湾知名女作家席慕容写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一双旧拖鞋为叙事线索。作为线索的物品要在文中反复出现,本文五处写到了这双拖鞋,表达对拖鞋的喜欢、珍惜,实际上是表达对外婆的喜爱、怀念之情。所选之物——鞋,是与所写之人——外婆紧密相关的,并能够准确地传递所写人物情感。本文明处写鞋子,暗处是在写外婆,把外婆慈爱、温和、宠爱外孙女的形象有条不紊、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种以实物作为文章线索写人叙事的方法,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并尝试写作实践。
写作训练
【作文题】
看见那双破旧的拖鞋,席慕容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外婆;看见四角玲珑的粽子,琦君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妈妈;看见在天空中舞动的风筝,鲁迅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弟弟……睹物思人,看见它,你就会想起那个人,勾起你对往事的悠悠回忆。
请以“看见它我就想起了你”为题,写一篇以“物”为线索的记叙文。
要求:倾诉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思路开拓】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文题由三部分组成:提示语、题目、要求。审题时,我们要仔细审读提示语,充分利用好这些提示语,写出切题的作文。
先审读提示语。这段提示语,内容丰富,略加思索,就能弄清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拖鞋是外婆经常洗的,粽子是妈妈亲手包的,风筝是弟弟做好但被“我”踩坏的……所选的物,与要回忆的人密切相关,并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思想感情:或尊敬、或怀念、或愧疚……其实,这些提示语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思路,我们可以顺着它的思维展开思考,酌情选取独特的素材展开写作。
再来审读题目。“看见它”是事情的缘起,“想起你”是结果,“我”和“你”一定要有关联;“就”有“马上”、“自然而然”的意思,说明所托之物“它”要能准确地传递“我”对“他”的情感。因此,构思作文时,不妨思考这几个问题:
1.“它”是什么?(是“物”,可以是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用品,更可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礼物等)
2.“你”是谁?(可以是家人、老师、同学、亲戚朋友,也可以是熟悉的陌生人) 3.“它”与“你”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看见它我就想起了你”?(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4.文章的重点是“它”还是“你”?“你”是怎样的人?(有细致的描绘,有特写镜头,有画面感)
【素材锦囊】
●时事
“它”:布带 “你”:像陈斌强那样尊老孝亲敬业的人。
事迹:陈斌强5年如一日,用一根布带连着自己和母亲,孝敬工作两不误。
这是一部活生生的“孝经”:儿子叫陈斌强,36岁,浙江省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5年来,为照顾患有严重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家住县城的他每周将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一个多小时电动车,带母亲去上班。平时,对母亲悉心照料。即便如此,陈斌强并未耽误教学,上课风趣幽默,很受学生欢迎,所教的两个班,语文成绩连续多年蝉联当地联考第一……获2012“浙江骄傲”年度人物、2012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警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林语堂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德〕歌德
●点拨
看见“布带”,你是否会想到像陈斌强那样尊老孝亲敬业的人呢?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一件特殊的物品,让你会联想起某段特殊的情感呢?
优秀习作示例
看见它我就想起了你
看见形形色色的礼花,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你,我的“火爷爷”!
“火爷爷”是爸爸的叔叔,爷爷的二弟。爷爷去世后,他和我们走动很频繁。
曾记得,去年清明时,我们和“火爷爷”在陵园共同缅怀爷爷。当爸爸拿出大大小小的礼花准备点燃时,“火爷爷”大声制止:“不行,林区禁火!”
一向和蔼可亲的“火爷爷”,忽然变了脸,表情严肃,语调坚定:“祭奠先人,心到意到就行了!”爸爸愣了一下,伸出去的手又缩了回去:“好,我听您的。”
“为什么呀?”我看看五颜六色的礼花,撅起了小嘴。
“林字下面一个火,那是“焚”字啊,是可怕的森林大火!你不想让青山变成秃山吧?”离休前曾是林业局局长的“火爷爷”,生怕因禁放礼花让小孙女不高兴,放下平日的尊严,用了一种近乎讨好但又不容质疑的口吻对我说。
青山变成秃山,后果很严重噢。“火爷爷”的话,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在我心里泛起了涟漪。我不由自主地点点头。“火爷爷”不愧为林业局长,站得高,看得远。不像我,只图一时痛快,忘了严重后果。唉,惭愧呀,我平时还是“环保小卫士”呢!
“那,我们就用这盆菊花代替礼花献给爷爷吧!”我说。
“对了,我的孙女真懂事!”“火爷爷”高兴地说,“祭奠先人,心到意到就行了,菊花就是礼花!”“对极了!”我和“火爷爷”相视而笑,心中特别温暖。
没想到才短短一年,竟物是人非,阴阳两隔,我不禁泪眼蒙蒙,思绪飘飞。
“火爷爷”,您总是三句话不离老本行,难怪大家放着“二爷爷”不叫,就叫您“火爷爷”。潜移默化的熏陶,让我深深懂得:火是温暖的、美丽的、无私的,但同时是严酷的,它使执著追求光明的普罗米修斯被焚,使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化为废墟,使森林失去了生机,使多少人的心灵蒙上了如黑炭般的阴影!
“祭奠先人,心到意到就行了!”“火爷爷”的话又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献上它——一盆代替礼花的黄菊花,依稀看见“火爷爷”在向我微笑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