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落后?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定标准,从小我们就知道学校有考试,而考试的衡量标准是60分以上及格,所以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先有这种认知,达到平均水平以上就是不落后了。
这两天学习了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关于"落后"的主题,刷新了我的认知。原来我真的不了解落后。关于上面说的达到平均水平以上就是不落后了,网上有个专有名词,叫“乌比冈湖效应”,同时还有一个相类似的效应叫“杜宁-克鲁格效应”,表达的主要观念就是人容易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而且能力越差,越无法正确认知自己,无法认知他人真正的能力。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们并不能感知整个世界,我们只能通过感知自己的周遭来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平均水准以上。也就是说我们是基于周遭的而非全部做出了判断,认为我们自己的水平处在平均水平以上。
关于落后的认知偏差直接带给我们的影响就是,我们觉察不出来自己已经落后了,如果感觉自己在自己的圈子里还比较靠前,自我感觉良好就更明显了,最终导致了我们不思进取,扼杀了自己成长的可能性,同时也变得更加落后。
通过“落后"主题的学习我了解到了自己这段时间为什么会比之前更焦虑,了解的东西多了,反而焦虑感更强了,这是因为我认识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同时我也认识到这些东西有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以前,网络不发达的时候,人与人之间连接并不多,我们并不能及时了解到这世界上发生的变化,周围的人一旦离开了我们的视野,也就等同于不存在我们这个世界了,那些人在另外的世界里做着什么事情,我们并不了解,好与不好都要我们能感触的到才行。而现在随着手机的大量普及,移动互联网基本上已经连接了所有的人,各种社交app的出现像微信、微博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朋友圈里的任何人只要他发朋友圈,你都可以了解到他的实时信息,也就是说这个人及时和你不在一个国家,不在一个半球,你也能知道他的动态,所以我们感知的世界也在无形中扩大到了世界范围,也就是说你很容易能感知到其他人的状况,很容易知道那20%的走在前面的人(成功者)真的知道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了。
当每个人都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对于知识的渴求是异常强烈的,因为差异明显可见。甚至,这种渴求已经成为一种恐惧--害怕落后的恐惧。--李笑来
所以,当你了解的越多,你就越会察觉到焦虑感的增强。这也让我认识到自己早已不在平均水平线了,而我还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大家都一样,甚至有时候还会有这种想法,我比大多数人都还好些呢,能力不足导致了认知不足,认知不足导致目光短浅,不思进取,进而让自己更加落后而不自知。
差不多就行?
文章里提到了差不多就行这个概念,基于2/8理论,因为从来没有跨过20%那到门槛,大部分人都会习惯性的低估门槛的高度,认为自己已经到了跟前再迈出一步就能顺利踏入领先的行业。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不知道这个过程需要付出什么,想要打破这种“差不过”的心态,最好也最直接方法就是先把一件事做到足够好,然后你就会明白这个过程多么来之不易,你也就能正确的定位自己,知道自己的落后,进而去努力缩小差距。
说个有点恐怖的现象吧,希望大家都能够有危机感。过去,40%之后是落后,这是教育带给我们的,及格就好;现在,你以为20%之后是落后,这是2/8理论;现在,因为大部分人努力如此之低,加上因为能力不足意识不到自身认知的不足,很可能百分之一之后都是落后;按照这个规律,如果我们知道如何活在未来的话,那么你就应该能意识到将来,有可能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都是落后。你不努力,最后就会成为被宰的羔羊,你意识到的越晚,你就会更焦虑,更害怕。
我很庆幸当初选择参加了乌龙明月老师的行动课,打开了认知的大门,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虽然我知道现在的我还很低效,落后很多,但是只要开始了那就有希望。愿我们最终能看清楚前面那1%的人,并且努力成为那1%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