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计模式的目的:
- 代码重用性(相同的代码不用重复编写);
- 可读性(编码规范,便于其他程序员的阅读和理解);
3.可扩展性(当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时 非常方便); - 可靠性(当我们增加新的功能时,会原来的功能没有影响);
- 使程序呈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特性;
2. 设计模式原则:
其实就是程序员在编程时应当遵守的原则,也是各种设计模式的基础。
单一职责原则
接口隔离原则
依赖倒置原则
里氏替换原则
开闭原则
迪米特法则
合成复用原则
3、设计模式的7大原则:(开口合里最单一)
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接口隔离原则(接口要小而专)
合成复用原则:(首选使用组合来实现复用,其次才考虑继承)
里氏代换原则:(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子类型替换掉父类型。)
迪米特法则/最少知识原则(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依赖倒转原则:(设计要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化)
1. 开闭原则:
软件实体应当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在理想的状态下,当我们需要为一个软件系统增加新功能时,只需要从原来的系统派生出一些新类就可以,不需要修改原来的任何一行代码。要做到开闭有两个要点:①抽象是关键,一个系统中如果没有抽象类或接口系统就没有扩展点;②封装可变性,将系统中的各种可变因素封装到一个继承结构中,如果多个可变因素混杂在一起,系统将变得复杂而换乱,如果不清楚如何封装可变性,可以参考《设计模式精解》一书中对桥梁模式的讲解的章节。)
2. 接口隔离原则: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即 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接口上。
比如:
一个接口interface有三个方法,分别是方法1,2,3 , 类A依赖与接口中的方法1,2 ,类B依赖于接口中的方法2,3;此时 遵循接口隔离原则, 可以将接口interface 拆分成三个接口 分别为:
interface1(含方法1),interface2(含方法2),interface3(含方法3)
类A依赖与方法1,2,则让类A继承 interface1(含方法1),interface2(含方法2)两个接口;类B依赖与方法2,3,则让类A继承 nterface2(含方法2),interface3(含方法3),i两个接口;就是接口隔离原则的实现。
3. 合成/聚合原则:
尽量使用聚合或者组合 ,而不是用继承
类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组合关系和继承关系。
虽然它们都可以实现代码复用,但是相对于继承关系而言,组合关系可以使系统变得更加灵活,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度。如果一个类的变化对其他类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少,一般首选使用组合来实现复用,其次才考虑继承。)
java继承的好处:
子类能直接继承父类的对象;
创建子类的对象时,无须创建父类的对象;
java继承的坏处:
使用继承会给程序带来侵入性, 程序的可移植性降低, 增加了对象的耦合性;
4.里氏替换原则:
1.里氏替换原则是在198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姓里女士提出的;
2 .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 必须透明的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3.在使用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在子类中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 里氏替换原则告诉我们, 继承实际上两个类的耦合性增强了, 在适当的情况下,让原来的父类和子类都继承一个更通俗的基类, 原来的基础关系去掉, 采用 依赖,聚合,组合等关系替换。
java继承的好处:
子类能直接继承父类的对象;
创建子类的对象时,无须创建父类的对象;
java继承的坏处:
使用继承会给程序带来侵入性, 程序的可移植性降低, 增加了对象的耦合性;
5 迪米特法则/最少知识原则,:
1.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 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
- 即一个类对自己依赖的类知道的越少越好
4.迪米特法则即只与直接朋友通信。
(出现的成员变量,方法参数,方法返回值即为直接朋友,而出现在局部变量中的类不是直接朋友)
迪米特法则是要求降低类之间的依赖,而不是要求类之间完全没有依赖关系
6. 单一职责原则:
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担心如果一个类负责多项职责,担心其中一项职责的变化会影响此类下的其他项职责)
单一职责原则注意的事项和细节:
1.降低类的复杂度,一个类只负责 一项职责;
- 提高类的可读性,可维护性;
3.降低变更引起的风险; -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担遵守单一职责原则, 只有逻辑足够简单,才可以在代码级违反单一职责原则;只有类的方法数量足够少,可以在方法级保持单一职责原则;
7. 依赖倒转原则:
设计要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化
(该原则说得直白和具体一些就是声明方法的参数类型、方法的返回类型、变量的引用类型时,尽可能使用抽象类型而不用具体类型,因为抽象类型可以被它的任何一个子类型所替代)
依赖倒置原则:
1.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2.抽象不应该依赖其细节,细节应该依赖其抽象;
3.依赖倒置原则的中心思想是面向接口编程;
4.依赖倒置原则是基于这样设计:相对于细节的多变性,抽象的东西要稳定的多;
- 使用接口或者抽象类的目的是制定好规范,而不涉及任何具体的操作,把展现细节的任务交给他们的实现类去完成。
依赖传递的三种方式:
接口传递;
构造方法传递;
setter方法传递;
依赖倒置原则的注意事项和细节:
1.底层模块尽量都要有抽象类或者接口, 或者两者都有,程序稳定性更好;
- 变量的声明类型尽量是抽象类或者接口, 这样我们的变量引用和实际对象间,就存在一个缓冲层,利于程序的扩展和优化;
- 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
接口1
public interface Infomation {
public String Info();
}
接口2
基于测试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