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起看到一个词——“可叠加的进步”。下午和朋友聊天,朋友说也可叫“可繁殖的知识”。
想到了自己的教学,似乎这么多年并没有产生可叠加的进步。深思原因不外乎如下两点。
一则专注度不够。
定性不足,容易被外界干扰,什么都想去尝试,又没有勇气去破釜沉舟投入另一个行业。职业情感被激起的时候就对教育充满热情,觉得自己在这个行业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物质情感经不住外界诱惑的时候就觉得挣钱是首要的。
在这样反复犹豫的过程中,时间、精力都在浪费,哪一个也都没有全身心的投入,以致十几年过去,回望自己的职业生涯,乏善可陈,自感庸庸碌碌,生命都在浪费,空虚感丛生。
二则职业规划意识不够。
从踏上讲台那一刻,似乎从没有也不知道规划自己的职业,就是一天天的上课,尽管也尽职尽责。没有对自己的教学时刻进行深刻的反思,提升,对自己的未来提出明确的的目标。直到2017年的某一天一位前辈告诉我:“你要想着成为名师。”当时我内心猛地打了个激灵。我知道名师太遥远,可是我至少得对自己的职业有想法。
当时那一席话对我的冲击很大,今天再回想,连场景,人物的表情,说话的情态都依然觉得历历在目。大抵是因为自己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
尽管当时和后来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的深思和实践,但是今天再回想,依然在这个过程中有过犹豫徘徊,遗忘迷失。
深思对策,也许根本谈不上深思,还是浅薄的认知,只是目前自己这样认为。
一要专注。
扪心自问,我依然热爱教育,愿意全身心去投入。所以要坚定这个信仰,不分心。
看书要系统,多看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专业书籍,关注教育、专业前沿动态。
一旦想法付诸实践,要坚定,多内省,不要过多关注外界声音。
二要学会放松。
无论面对自己还是学生,教材还是课堂,都不能如临大敌。要放松,要会“玩”。
不能把教育搞得如同“神父(教师)为了教义(知识)而向教徒(学生)传教。”“教材神圣的如同经书,一字都不可更改;教学庄严的如同“布道”;对学习苛刻的如同“苦修”。”
在放松的心境下,在放松的课堂中,人才会更平和,才更能觉察学生成长的规律,灵感才会更多的迸发。
三要持续反思。
坚持反思,持续输出。写作就是最好的方式。把每一个问题当课题去研究。如此才能产生可叠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