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中国城市的抢人大战,
从支持大学生创业,
到大学生无条件落户,
可以说越来越凶猛。
而前段时间呼和浩特出了个政策,
瞬间炸了锅:
大学生可以半价买房。
虽然人们在分析政策后发现条件苛刻,
但这个噱头着实让呼和浩特火了几天。
同时这个政策也让很多人讶异:
当然这是句玩笑话,
可玩笑后面的呼和浩特究竟是什么样呢?
学过中国地理的人,即便不及格,
大概也知道呼和浩特,
毕竟是唯二的四个字省会/首府城市。
也正因如此,
很多人会把它跟乌鲁木齐搞混,
但只要你帮他排除一个错误选项,
他肯定也知道呼和浩特在内蒙古。
然而就这样一个大名鼎鼎的城市,
人们除了知道它叫“呼和浩特”,
也就再没什么其它正确的认识了。
错误的认识倒是一大堆:
住蒙古包、骑马上学……
可这也算不上是地域黑,
充其量是一发没打准的地图炮。
而与其它缺乏存在感的地方不同,
呼市并不偏远,
距离北京只有400多公里。
既是首府又贴近中心,
在外人心中却还是只有莫名虚构的印象,
这是呼市更尴尬之处。
虽然呼市今天缺乏存在感,
但在古代诗歌里能找到它的身影。
因为在匈奴未灭的时代,
这里是中原人抗击异族的前线,
所以提到这里的诗歌,
都带着拒敌千里的豪情。
“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是这一带。
然而今天的呼市,
却是建立在“胡马度阴山”之上,
万历九年,阿勒坦汗和妻子三娘子,
在无数诗歌描绘的这片土地筑城。
明王朝赐名为“归化”,
可见漠南蒙古人臣服的意味。
不过阿勒坦汗筑城时大概没想到,
今天的呼市蒙古族人口大概只有10%。
但这接近九成的汉族人,
并不是一瞬间填满这个城市,
而是大约花了四百年迁徙而来,
这就是著名的“走西口”。
走西口其实并不是往西走,
而是山西陕西河北人往北走,
跨越长城,来到今天的内蒙古。
<iframe class="rich_pages res_iframe qqmusic_iframe js_editor_qqmusic place_music_area"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musicid="615588" mid="0028lXaq16lgYv" albumurl="https://y.gtimg.cn/music/photo_new/T002R68x68M000001CbCr33aSRVO.jpg" audiourl="http://isure.stream.qqmusic.qq.com/C2000028lXaq16lgYv.m4a?guid=2000001731&vkey=042E20EAABE010C3258EB47287189FEC44BD96D55A62A3D623493B40AA3D81D982BDD5DAC48BDCCF30C322D58D3D64C4B90162F59D72042A&uin=&fromtag=50" music_name="走西口" singer="董文华 - 演唱歌曲精选200首" play_length="194" src="https://mp.weixin.qq.com/cgi-bin/readtemplate?t=tmpl/qqmusic_tmpl&singer=%E8%91%A3%E6%96%87%E5%8D%8E%20-%20%E6%BC%94%E5%94%B1%E6%AD%8C%E6%9B%B2%E7%B2%BE%E9%80%89200%E9%A6%96&music_name=%E8%B5%B0%E8%A5%BF%E5%8F%A3&albumurl=https%3A%2F%2Fy.gtimg.cn%2Fmusic%2Fphoto_new%2FT002R68x68M000001CbCr33aSRVO.jpg&musictype=1" musictype="1" otherid="0028lXaq16lgYv" albumid="001CbCr33aSRVO" jumpurlkey=""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rder: 0px; width: 556px; height: 75px;"></iframe>
从明朝中叶开始,到清朝结束,
走西口断断续续四百年,
锻造出今天的呼市。
所以你很难总结呼市的性格,
因为它本质上是个移民城市。
但如果非要说,
你也能在呼市人身上看到祖先的遗迹:
一个是豪迈,一个是平和。
豪迈显然来自蒙古族人,
从呼市最受欢迎的烧卖上就能看出来。
烧卖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有人说它生在北京,
但在食不厌精的帝都,
就算是下水也要尽可能做精致,
这样的环境诞生粗狂的烧卖,
听上去就不太合理。
烧卖起源另一个说法就是呼市,
虽然也没法考证,
但听上去就合理得多,
毕竟这是大块吃肉的地方,
应该要简单奔放一些,
呼市人的豪迈还在酒里,
与“东北虎”和“西北狼”比,
呼市人喝酒更随心所欲。
以前呼市冬天街头,
常有喝醉后随便躺地上休息,
然后被冻死的人。
虽说这不是什么好事,
但也看得出呼市人绝对是心大。
平和则来自走西口的祖先,
因为走西口实际是一场逃难。
他们挥别活不下去的故乡一路向北,
跨越长城来到阴山南边,
发现这里虽然远离家乡,
但也还过得去,
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
才懂得用平和的心面对“过得去”,
今天的呼市人显然继承了这点。
即便经济被身旁的两位兄弟超越,
也没见呼市人大声疾呼。
每天早上的烧卖馆里,
人们聊着天,
面前除了一两羊肉大葱烧卖,
还有香气四溢的蒙古奶茶,
那是他们用馆子里提供的茶砖,
配上自己带的牛奶和盐兑出来的。
其实大学生半价购房这个政策,
也透着豪迈与平和。
豪迈是这个政策本身,
即便是处处设限,
全国也没哪个城市敢如此直接。
平和是呼市人的态度,
微博上惊呼的都是外地人,
大部分呼市人看了一眼就默默走开,
没什么人讨论,也没太多人抨击政策,
顶多是在餐桌上发发牢骚,
然后平静地吃完烧卖。
虽然呼市人的性格里有祖先遗迹,
但呼市却是个实实在在的现代化城市,
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成为城市表率,
例如密度很高的青城驿站。
在呼市上厕所,绝对是不用担心的事,
只要找到青城驿站就可以方便解决。
更可贵的是,
如果说青城驿站是呼市外表的亮点,
那24小时图书馆则是呼市内在的亮点。
今天很多城市都有全天候电子借书柜,
但很少有城市设立公共的24小时阅读区。
呼市的24小时图书馆,
不是一个简单的借书功能区,
而是一个真正让人可以享受阅读的空间。
可就是这样一个兼具外在和内在的城市,
为什么还会推出半价买房这样激进的政策,
为什么还留不住大学生呢?
答案也许并不在呼市本身,
而在400公里外的北京。
但呼市也没必要沮丧,
因为一个内外兼修的城市,
运气应该不会太差。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