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上疏却得到饶恕
都说明亡始于嘉靖,这位皇帝在四十五年,宠信严嵩等奸臣,还炼丹修道,耽误了大量政务。自嘉靖一朝开始,明帝国由盛转衰,国力迅速下降,在封建王朝,皇帝的权力最大,所以对此嘉靖要负主要责任。
嘉靖时期朝廷内风起云涌,各路大仙都到场,叱咤风云的权臣就有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等。当时这帮权臣都在嘉靖手下干活,可以看得出嘉靖的脑子不是一般的强,只是他没有用在对的地方。君臣制衡之术,嘉靖玩得最好,但他实事干得最少。
此时石破天惊,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人物,那就是海瑞,海瑞是大明第一清官,专为百姓办事,所以百姓都牢记着海大人的恩德。海瑞刚正不阿,从来不向任何势力妥协,就算皇上他也照骂不误。嘉靖时期的言官是比较怂,跟隆庆、万历时期的不同,一方面嘉靖是个小肚鸡肠的人,不许他人说他坏话,而且惩戒力度也比较大。
另一方面,严嵩当政时期,纵览朝廷大权,言官有很多被收买或者被威胁,大多不敢随意上疏。海瑞就是个个例,嘉靖三十三年,海瑞在福建南平县做教谕,就是辅助县城的教育工作。有一次朝廷御史来此地视察工作,御史到了海瑞上班的地方,所有老师都跪倒行礼,而海瑞只是鞠了一躬。
御史大人很愤怒,便质问海瑞为何不跪下,海瑞回答按照大明律例,在学堂并不用行跪拜之礼,无奈之下御史愤然离场。当时的海瑞站得笔直,所以被人起了个外号“海笔架”。朝廷大臣们得知消息也是议论纷纷,不过仍有很多官员对海瑞极为赏识。
嘉靖四十五年,海瑞被提拔为吏部主事,来到了京城工作,在来到京城之后,他看到了京城近郊的情形,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京畿地区尚且如此,何况其他地区。愤怒之下,海瑞想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直接痛击帝国的最终要害,皇帝。
于是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在家中备好了棺材,借给皇帝传贺表的名义,上了一《天下第一直言事疏》。这份奏折上把嘉靖骂得一无是处,什么炼丹修道、大兴土木、二十年不上朝、法纪松弛等等。嘉靖看到奏疏之后,果然勃然大怒。
皇帝马上命令锦衣卫把海瑞抓起来,好在此时有宦官黄锦在旁为海瑞说了几句好坏,才平复了嘉靖的情绪。海瑞上疏之前已经把家人接走了,留好棺材,等着人来抓。此时的嘉靖已经到了暮年,身体也非常虚弱,这都跟他长期服用仙丹有关系。
在病床之上,嘉靖就开始回忆他执政这四十多年的经历,嘉靖是从来不认错的,徐阶和严世藩都很清楚。但此时的嘉靖有些后悔了,他一生忙于修仙,最后也无法长生,而海瑞的上疏把他从梦中惊醒,不过一切都已经晚了。其实嘉靖已经意识到他做错了很多事,比如让利用严嵩把持朝政,朝廷内外一塌糊涂。
甚至在嘉靖二十九年还发生了庚戌之变,俺答士兵在京城附近抢掠一番,明军竟然没有放一枪一炮。嘉靖末期,徐阶已经掌握朝廷大权,而且徐阶也比较看重海瑞,后来提拔海瑞的都是徐阶办的。有人说情,加上嘉靖本身也有幡然悔悟之意,海瑞必定是死不了的。
嘉靖死后,隆庆帝上位,海瑞被从诏狱放了出来,海瑞得知嘉靖去世,自己即将出狱,在牢中痛哭失声。想来海瑞当时的心情也是极其复杂的,他为百姓请命,皇帝却饶恕了他。从此之后海瑞同样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虽然现代很多人都抹黑海瑞,说他什么一根筋、不动官场规则之类。
我想到刘慈欣小说中的三体人,他们的思维是透明,交流起来根本无法隐瞒什么,你的任何想法都能让对方感受到。这样的话就阴谋、潜规则、诡计、陷阱全部都不会出现,很多时候大多人认为是对的事却并非正确,如果人人都像海瑞这样,那么所谓的潜规则、混水区都会化为泡影。
海瑞是实实在在为民办了很多好事,海瑞去世的时候,南京百姓站了足足上百里为他送行,这就是对海先生的最大赞誉。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