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题目是源于这两天所看的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假期坚持跑步已有10天,虽不能像村上君一样深入的思考问题,但也坚持每天都有一些文学知识的输入。这都得益于那位每天陪跑的朋友——梁文道。每天坚持听他的经典作品解读节目《一千零一夜》。
此节目我已听了一百零六天,听时虽感触良多,但过后就成为过耳云烟。故打算从第11天开始记录我的跑步和随想。
第11天 7.2
今日慢跑5公里+倒走2公里。
听了白先勇的《台北人》:描写了台湾社会各阶层人物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的人生转变,具有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牡丹亭》中的这一句应该是对这本小说集的最适宜的评价。
还听了《阿城精选集》:阿城最有名的"三王"都是在向我们描述一个当时革命力量鞭长莫及的乡野,中国几千年来的民间社会,它就算被砍掉了上面的树,它底下的老根还在,动不动就要冒出头来。
阿城一个讲故事的人,正如德国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所说:"讲故事者是一个让其生命之灯芯由他的故事的柔和烛光徐徐燃尽的人……在讲故事人的形象中,正直的人遇见他自己。"这恐怕就是他讲故事的初衷。
第12天 7.4
由于昨天早上时间太紧没有晨练,再加上昨晚睡眠不好,今天的晨练有点懒洋洋。慢跑了几百米,就感觉身上的肌肉都在与我抗议,摇旗呐喊闹革命!于是意识也就被打败:好吧,还是走走吧!于是选择了倒走顺走交替。
一路听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硬汉圣地亚哥在经历了84天一无所获之后,再次选择一人出海去捕大鱼。钓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捕到一条大鱼——大马林鱼。然后要拖回渔港,结果途中鲨鱼把鱼肉全啃光了,只剩下一排骨头,他将鱼骨带回家。那个骨头就晾在沙滩上,故事结束。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悲剧故事。但对于这个老人其实是战胜过的,他的凯旋是他一个人的滋味,是他一个人知道的事情。那些世俗的人的观点,他把一个人最终的精神上的凯旋当成是一个失败,那是他们的事儿。酒的滋味,到最后只有自己知道。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回过头来是满口的回甘。
这部作品应该符合海明威自己提出的“冰山理论”。他说:一部好的作品,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 1/8 ,还有 7/8 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读者来体会水面下的部分。
老人斗争的旅程究竟是谁的旅程?是老人?海明威?耶稣?人类?整个旅程就像是一个人生的旅程,这当然是最简单、最表面的一个讲法,大家都看得出来。但其实,这本书我们还能够把它当成一种“自喻”,海明威透过这本书在谈的、在写的,恐怕是他自己。海明威这个人他一向非常“自恋”,他每一本书里面都喜欢把自己很喜欢的一些品德写进去,在里面塑造这些角色,让人感觉到那些品德就是这个作者所有的品德。比如说,他对尊严的追求,他的那种英雄感,他的那种雄性、阳刚、冒险犯难,不怕畏难,挺险而进那样的一种精神,那样的一种态度。这部作品也是表达出海明威自己“硬汉”的形象。这部作品之前的作品饱受诟病,很多人都认为他再也写不出经典之作!但他如这位老人一样与流氓鱼进行旷日持久战之后,为大家奉上了这部巅峰之作。
也有人说这部作品隐喻的是耶稣。理由一第他首先遇到那些鲨鱼一群群过来的时候,他发出了一个声音“哎”。那种声音就像是一个人,他有钉子钉在他的手掌的时候,他就会发出那个声音。这句话什么意思?西方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耶稣。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钉子这么穿进去。其二是文中出现的一个意象。他回到岸上的时候,他把那个帆船上的桅杆拔下来,背在肩上面,背在背上面,一路跌跌撞撞,脚步蹒跚地走回半山坡上面他的家。这一段路又像什么呢?就像是耶稣在背着十字架,走上加利利山上面,最后要被钉起来。我们知道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那段十字架的路是他自己背上去,不是人家帮他扶的,是他自己背上去,人家再把它竖起来。他已经被钉成那样,他还要继续上去,这就是整段旅程,是一个耶稣般的一个旅程!
一部作品能成为巅峰之作,能为海明威奠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地位,必定还有许多值得深入把玩的东西,比如他的创作手法!明天继续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