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天都在翻译那个折磨死人的匈奴人墓葬考古文章,这篇文章专业性很强,主要讲的是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德列斯科伊地区的考古发现,整本书的内容类似于一个大的目录,按照墓葬顺序,介绍墓葬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作者似乎是俄罗斯考古界挺有名的学者,常年对于匈奴人留下的遗址进行考古研究,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丧葬风俗。书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德列斯科伊地区的墓葬目录,按照墓的顺序介绍墓葬的外表和内部的陈设。墓葬的外表无甚可言,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话:有无碎石,墓顶是土丘还是山坡,有没有风口之类的。墓内陈设和结构内容丰富多样,显示出古人非常重视丧葬方面的需求。
翻译这篇文章难点在于,书里面有很多考古学方面的术语,我需要不时地结合yandex和百度查一些考古学上的专业用语才能继续翻译,要不然简直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或者大致能猜到对方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不知道用中文里的专业术语怎么表达。这些术语例如探井、墓顶、陪葬品等,还有对于陪葬品的描述,如绿松石、红玉髓等等。
最难的还不在于术语,最难的在于作者描述墓葬内设施用到了很多复杂的语法关系和修饰语,让我有一种在翻译托尔斯泰小说的感觉。
幸运的是,似乎是从研究生开始,我在无论翻译还是写论文时都能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寻找参考资料,或是原版书、或是相关文献,而且竟然基本上都找到了,这些文献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我的翻译和写作有所帮助。翻译这本书之初,因为我拿到的资料是同学给的扫描件,所以翻译起来很不方便,我于是在俄网上找到了这些材料的原版书,书籍比扫描件清晰的多。然后利用acrobat降噪优化、导出为doc,效果十分让人满意。排版上基本忠实于原书。这样就可以利用机器翻译来对材料进行初步处理。大大减轻了我的翻译压力。
自己的翻译生涯说起来开始于大学毕业,考研后的那个假期。同学介绍的一个翻译活,同样也是给老师做翻译,同样也是考古方面的内容。那时候的翻译不知道利用工具,几万字下来累得够呛,工资也是极低。导致我现在对历史方面的内容产生了后遗症。不过,也正是那一个月的磨练,让我感觉翻译这条路是需要不停地走下去的,只有坚持练习提高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获得乐趣,而不是只有枯燥。
今天的字数还没到300吗,我怎么感觉有500了。真的还没到吗,我又保存发布了一下,简书真该增加一个实时字数统计功能。
2018-08-28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魏相通过昌成君许广汉,地上亲启密奏,说:“《春秋》讥讽卿大夫世袭的制度,厌恶宋国三代没有大夫(通常国君都娶外国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