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过后,众人就向崂山进发了。车到山下,水便来了。试金湾把崂山围个严严实实,山有多长,水就有多远,山水相连,水山相依。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崂山有山有水有云彩,有佛有道有神仙。看如此美景,不觉浮想联翩,真想在此过过晨钟暮鼓、诵经读卷的生活,不愿回去挖煤。
路修在山脚,山随路转,曲里拐弯,车在路上,人在车上。往左看,试金湾烟波浩渺,云海茫茫,往右看,崂山山石岩岩,绿浪翩翩。
环山路双向两车道,窄如裤带,车在前行,看前方,常有突兀的岩石好像挡住了车道,车到近前,车随路转,它又在车窗旁外往后退去了。惊得我们常常吐舌,看司机,倒是气定神闲,他们常年在此行道,也许合着眼也能把车开到终点。
车在太清宫牌坊前停下,迎接我们的是一中年油腻大叔导游。这有点出乎意料,一般情况下,导游都是妙龄女子担任。大叔敢当此角,自有其过人之处,一开口,但听他声若洪钟,讲解起太清宫的前世今生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油腻大叔的口才折消了我们未能秀色可餐的遗憾。
太清宫内三清殿、三皇殿、三官殿,建筑年代有老有新,大叔健步走动,我们只有紧紧相跟,在每个建筑跟前都叫是燕子点水一般,一划而过,至于建筑特点、文化特色,因时间匆忙,就如中午在饭店吃的简陋饭菜一样,囫囵吞下去了,根本没品出什么滋味来。
从三清宫出来,原道返回,半道停下,开始爬崂山。随车来的导游妹妹再三告诫,四点返程,四点返程。看看表,只有一个半小时的登山时间,登山去上清宫的路不由紧赶慢赶,无奈山上景色太美太鲜,还是停停留留。
近海气候的湿润,让崂山树木葱葱郁郁,绿波荡漾起伏。各种树木参杂相伴,路下成荫,在七月流火的时节里,人在道上,也是心静身凉。
山的美在于树,有树有水的山,美丽中透着灵气俊秀,像二八少女,容貌精致,偏又略施粉黛,想不多看一眼都难。崂山就属这类俊俏女子。
走到龙潭瀑,距上清宫的路才有一半。崂山近日无雨,龙潭瀑看过去如线一般,也无甚意思,于是往上走去。同伴中已有人顺道下山。问他们,答曰:没意思,就不上去了。
游山玩水,图的就是个亲力亲为,身到了,心才会到,心与景亲密接触之后,才会有情景交融畅快。来而不至,不如不来!
下山的同伴人多势重,上山的同仁和者了了,好歹还有四五个不想放弃者,于是结伴向上。临到上清宫,遇到下来的两位同车女士,她们已捷足先登,游览过上清宫之后掉头返回了。
两位女士竟能到达目的地,我辈须眉却 辈须眉却望山怯步,裹足不前,实在惭愧得很。肩负着重振雄威的重任,我们五人小组更加快马加鞭,时间实在是不多了。
看介绍,上清宫几毁几修,最后一次修建是在清朝末年,建筑砖石结构,青砖灰瓦,古朴典雅。一中年道士,身穿蓝色长袍,脚蹬青色十方鞋,蓄着长须,一番仙风道骨的风度。
等两位同伴祭拜完毕,距回程发车时间不到半小时了。同行中的两人已先行下山,只剩我们最后三个了。三人一路如羚羊般飞奔往下,好在崂山道路平缓,多平路,少山梯台阶,跑起来有累无险。
许是在井下工作多年的缘故吧,井下“上山下山”式巷道路走惯了的,区区几里山路自然不在话下。下到半程山路,追上了回程的队伍,包括上面提到的两位女士,于是说说笑笑,一同下山。四点钟,准时赶回车辆停车点,启程回疗养基地。
崂山的山是好的,树是好的,水也是好的,教游客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如果在这么好中非挑出一点不好来,那就是容易教人着迷忘归,恨死了那短暂的游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