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圣人用弓来比喻柔弱的力量,比喻有缺陷,弓毕竟太小了,如果遇到了国之大事,拉不开弓怎么办?圣人又把柔弱的力量赋予水,水更柔弱,更宏大。一起欣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再攻势强大的力量也没法胜过它,因而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人不懂,但是谁也不肯这么做。
圣人说:承受国家的屈辱,才算是君主;忍受国家的灾祸,才是君王。
听起来像反话,实际上是正言。
圣人用了辩证法,来论述了水的宏大力量。世人尽知,没有人愿意这么做。如果这样做,“受”是由弱转强的契机。
以弱胜强的事例,我们可以用这两个君主为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圣人生活的时代,他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许多大变化,看到曾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变,对他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也是他思想的实践来源。
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圣人说的“水”,与大禹治水的“水”不同。圣人的水,是柔中带刚、水滴石穿、坚韧无比,不能停留字面的意思。
由此而言,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