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听故事吗?我很喜欢。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喜欢听故事。作为老师,要学会讲故事。让人在津津有味的故事中去感悟一些道理。
01
教育历程本来就是故事——学会别人如何讲故事
小时候,没有什么作业,家里没有书看,但我喜欢听故事。
家里除了有一本《如何修剪苹果树》的书,还有五本红色封面的《毛选》,家里再没有其它书了。
没有电视机,没有收音机,唯一的娱乐就是听故事。
下雨时,三五个小伙伴,围坐在窑洞的火堆旁,听喂牛的三爷讲故事。
三爷很会讲故事。他一手拿着长柄的烟袋,一手拿一个木棍在火堆里引燃,放在烟袋锅里点燃烟丝,深深吸一口,缓缓的,白烟从鼻孔嘴巴吐出来,然后才开始慢慢讲。
上一回书,咱们讲道,那小英雄罗成,白盔白甲,胯下一匹白龙马,手中一柄亮银枪,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我们一个个手托着腮帮子,眼珠子都不敢乱转,生怕漏掉了关键情节。这时候,连撒尿都不敢去,偶尔会有人实在忍不住,都是飞奔而去,再呼哧带喘的飞奔而回。
如果谁家有说书的要来,我们小孩子那简直比吃酒席还高兴,一定是激动好几天睡不着觉,天天问大人,今天几号了?说书的怎么还不来?
只可惜说书的是下午一场,晚上一场。因为我们要去上学总是听不到下午那场,只能听晚上的,还不到十点母亲就会拉着让我回家睡觉,害怕耽误第二天上学,我是一万分的不乐意,哼哼唧唧的跟着母亲回家,在床上翻来翻去睡不着,第二天只好再拿香瓜或者核桃跟人家交换,央求其他同学再给我讲一讲。
我的童年就是听故事,再给同学们讲故事。好在记性还行,上学的路尽管远,可是有故事陪伴,也浑然不觉。
后来家里买了一台“海鸥”牌的收音机,每天中午12点半的长篇评书联播,更是不肯错过一集。最不想听的话到关键时候来一句:诸位听众,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单田芳的《三侠五义》《隋唐演义》、袁阔成《敌后武工队》《肖飞买药》、田连元的《杨家将》、刘兰芳的《赵匡胤演义》。
急着上厕所,都胳膊夹着收音机,惹得母亲笑骂:你怎么不钻进收音机里呢?有时候听得入迷,从厕所出来腿都麻了,一瘸一拐的。如果因为什么事情导致哪一集漏掉了,心疼的不得了,非要晚上再听一下重播把漏掉的补上。
我在想,除了故事吸引人之外,如何讲好故事还真是一个功夫。
我们如果能像说书人那样,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肯给能吸引学生。
北大附中的历史老师,纪连海老师就是借鉴了评书中的“悬念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的。
2
没有自己的故事,学会创造自己的故事
陈明光教授说,教师要学会讲故事。
我们不仅仅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女娲补天》《牛郎织女》,还要讲一讲《鸡毛信》《小兵张嘎》《雷锋的故事》等。
如今,很多孩子受电视影响,由于电视画面变化多端,不需要费脑筋去思考去想象,而离开了多媒体,学生不习惯。同时缺乏听故事的习惯,缺乏想象力,突出表现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下面做小动作,听不懂老师指令与要求。
这就与童年看动画片多,听故事少有很大关系。动画片看多了,人懒得想象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局会怎样。
我们讲故事,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专注。讲完故事,搞一个问题竞答,看看谁听的最认真,哪些情节记忆最深刻?
也可以,故事讲一半,让学生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看看自己能不能猜中。
还可以有意把书中的故事给学生读一半,剩下的让学生自己去读书。
3
教师更要讲好自己的教育故事
那天,想写一个十年个人工作回顾,然而,思来想去却无从下笔。究其原因,还是缺乏故事。
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生活都是平平淡淡的度过。感觉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写。
管建刚老师说,学生在办公室门口喊报告怎么办?躲起来,看学生进办公室的反应,然后再出其不意的出现,让学生经历从失望到惊喜的过程,增加情感体验。
就连值周班长的交接和学生互助小组建立,管建刚老师也做的很有仪式感。
教师自己也可以制定阶段目标,有挑战性目标,让自己实现迭代成长。
2020年3月15日,距离6月25日中考还有一百天。我做了一个挑战自己的“百日计划”,要在一百天内,写100篇千字文,读30本书。有了计划就要去实施,有时候拿着手机写着写着就睡着了,醒了赶紧再去洗把脸清醒一下,接着写。终于,在结束那天,写了102篇文章,有两天是每天写了两篇。
2020年3月到4月,疫情防控的需要,我每天在学校值班。就在校园里种植向日葵。看着向日葵破土而出,开始浇水。由于天气炎热,害怕向日葵旱死,我就每天提28桶水,把向日葵浇一遍,更想在开学时,让学生看到我们满园葵花盛开的场景。4月底开学,学生看到满园的向日葵的确很兴奋,我们开始领养,浇水的任务也由学生来完成了。还搞了画向日葵比赛,主题班会“学习葵花精神 永远天天向上”。我们还做了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如向日葵一般成长》,获得了市级一等奖。
这就是讲好教育故事,讲好自己的故事,讲好人生故事,更是习总书记提出的,要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