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与他的新零售产业
- 背景
最近, 京东终于历经磨难实现了扭亏为盈, 毕竟苦心经营花费大量金钱构筑的京东物流体系, 优势十足, 一线城市, 上午买下午到的速度确实能够带来很大的冲击力, 其次, 通过入股永辉超市, 其"京东超市"打通了了线上支付, 线下附近门店送货的模式,不仅解决了生活用品的"需求迫切性问题", 甚至可以运送以前线上支付很难处理的生鲜类商品, 导致京东和永辉超市的股价大幅度上涨, 但是传统零售业是一块巨大无比的蛋糕, 不可能让京东这么顺利的发展, 另一互联网巨头阿里最近动作频发, 本文意在分析阿里在所谓互联网结合传统零售业的领域即"新零售"领域的布局.
- 布局
现在线上和线下的关系和形势似乎和以前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以前基本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场面, 而在意识到互联网的浪潮不可阻挡之后,大部分公司选择了使用互联网工具来转型, 或者选择合作来寻求更多的商业机会.
阿里巴巴一直以来动作频频, 最近更是以224亿港币购入了港股上市公司高鑫零售集团(包括欧尚, 大润发等品牌)30%几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而二月份刚刚收购18%百联集团股份(包括世纪联华,联华超市等品牌) , 更不用说早年以50亿元投资的银泰商业, 以及280多亿持有的苏宁20%股份, 还有值得提及的是天猫小店的试点(后文详细论述), 可以说阿里巴巴已经完成了线下零售业的商业布局.
- 竞争
天猫超市和京东超市竞争激烈, 状况差不多, 而作为市值近5000亿美金, 数倍于京东的阿里巴巴, 拥有全世界仅次于Amazon亚马逊(市值5500亿美金)的云计算产业--阿里云,以及金融支付方面遥遥领先京东的蚂蚁金服(即支付宝相关产业, 不归属于阿里巴巴, 以后应该会独立上市), 姑且不算阿里在支付方面的优势, 阿里在大数据的优势确实是性命攸关的, 加上上文提及的阿里新推出的天猫小店的概念, 组合起来基本可以较为清晰的描绘出阿里的商业模式:
天猫小店(便利店,夫妻店) + 大数据 + 线上传统优势 + 线下超市和经销商的盟友支持
这个商业模式完成了对整个产业的覆盖, 具体如下所述:
我们普通人基本只有两种购物需求
购买频率比较低的物品 , 比如衣物,家电等, 线上拥有成本优势, 价格比较低自然不必多说,这一块, 淘宝占领的份额还是十分巨大的, 但是相比于京东, 物流是一个明显的短板,也是大部分人选择京东的最重要理由, 依赖第三方物流的淘宝, 完全无法比拟京东的自建物流.
另一种就是日常用品, 生鲜等, 需要及时可以买得到, 有可能随时都会用到的, 这种时候我们宁愿选择便利店, 而不是5km外的大超市, 即使它卖的贵一点也无所谓, 不过传统便利店的的模式举例来说是这样的: 1000种商品,店主来人为选择200种来进货, 再根据卖的好不好人为的调整进货, 所以你如果养狗不太可能在楼下买到狗粮, 你有一些每月都要采购的但又比较特殊的东西, 不太可能被店主记住并且进货,
这个时候, 这时候就需要科技和数据的力量了, 如果是一个结合了天猫数据的天猫小店, 周围1km的用户数据, 阿里都有(想想你淘宝时填的地址吧), 还是刚才的例子,刚才的人就可能在淘宝买过狗粮, 并被阿里云记录,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 就可以得知这个人的可能的常见购买清单, 并且做出预测, 而做这种通过数据的判断, 算法要比店主要靠谱多了, 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小店的进货效率, 刚才的人就会发现他的狗粮可能在店里出售,而不需要去传统商店购买了.
到此为止, 一个人几乎所有的需求, 所有需要在超市,菜市场,商场买的东西, 都可以通过更便利的方式实现, 由此这个商业模式完成了线上到线下用户需求全覆盖的闭环! 也许5km外的家乐福, 沃尔玛, 日子就不是那么好过了(他们现在就已经很不好过了).
而在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算法方面, 京东比阿里是远远不如的, 而线下产业的支持, 阿里也通过股权交易收获了强大的盟友, 至于物流嘛, 别忘了苏宁这个曾经的大蓝筹, 张近东是一个很敢于转型的人, 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 勇敢的转型线上线下同期销售, 而苏宁拥有阿里巴巴1%的股份(这可是近十分之一个京东的市值), 阿里巴巴更是持有苏宁20%的股份, 更过分的是, 天猫首页直接就有苏宁的入口, 大家戏称猫宁,苏宁还早早得做了一件事,我也认为这是阿里最看重的一点 他自己构建了物流, 可以说国内除了京东的物流, 就是苏宁拥有自己的物流系统, 也许未来给京东赖以生存的壁垒最后一击的, 正是苏宁!
本人持有苏宁云商, 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