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偶然中存在必然,必然中藏着偶然。杨善这个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如若不是朱祁钰随意指派一个不起眼的官员去出使蒙古,这一随意,就把杨善这个都察院右都御史也随意上了,从而成为历史上可圈可点的人物,也成就了他明代最佳辩手的名声。
杨善本是一个在重视学历的明朝学历不高的人,仅仅是一个秀才,却靠着一张嘴混到了二品大员。他是参加燕王的军队干礼仪方面的工作,一路苦苦拼搏,三十多年才升迁了一个鸿胪寺卿(三品),所以,宦途坎坷早就了一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无论谁执政,人家都能屹立不倒。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六十多岁的时候硬是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创造了奇迹,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从蒙古把朱祁镇带了回来。而凭借的,就是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的那张可以摄人心魂的嘴。其解决问题,拿捏尺度的能力太强了。
杨善刚刚到达瓦刺的时候,在欢迎晚宴上应对接待人员找茬问题:
“土木之战,你们的军队怎么这么不经打?”
他在紧急的思索后,把握好了既不辱没国格,又不能跟人家闹翻的尺度,先抑后扬,给对方讲了一个故事。
他故意卖了一个关子,愁眉苦脸的说,“有些事情我本来不想说,既然到了这个时候,我还是告诉你们吧。”对方一听此话连忙追问原因。
杨善以很不情愿的表情回答,“土木之战时候,我们的主力部队不在京城,都去南方出征了。王振率军队轻敌而入,才会失败。现在南征的部队回来了,有二十多万人,再加上新训练的三十多万人,现在有五十多万人可以作战。”
“除了这些,我们在边界还埋伏了很多火枪和带毒的弓箭,要是被打中必死无疑,而且交通要道上还安放了很多铁锥。”
最后还煞有介事的说:“实话告诉你们,每天夜里你们睡觉的时候,我们还排了很多刺客窥视你们,来无影去无踪,你们还不知道吧!”
说完这些,杨善看着那些吓煞的人话锋一转,发出一声叹息:“唉,可惜这些都没用了。”并在瓦刺人的追问下道出了最终的用意:“我们已经讲和,彼此就像兄弟一样,怎么还用得上这些!”
就这样,杨善用智慧化解了尴尬和难看。接着又应对了也先的挑战,用合情合理,大小转换征服了也先。甚至连国书上没有写要接太上皇,他都可以解释为“这是为了成全太师的名声啊!国书上故意不写,是为了让太师自己做这件事。您想啊,要是国书写出来,太师您不就成为了奉命行事了吗?这可是大明的一片苦心啊!”在后面说到带钱的事情,更是精彩,说是怕显得太师贪财,还转而恭维也先“不贪财,是男子汉,必当名垂青史,万世传颂!”最后也先同意杨善把朱祁镇带回了大明朝。
杨善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也先,带回了朱祁镇。其凭借的不仅仅是一张嘴,而是智慧。是知己知彼的智慧判断,他知道对方也有意要放回朱祁镇,但是需要一个台阶。他恰恰完美的把这个台阶修好了,抒写了一件千古一绝般的历史故事。我为此人写一个大大的“服”字,为他点赞!杨善不愧是明朝最佳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