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己运营的社群
目前在和朋友一起运营一个小的亲子共读社群,因为是第一期开班,目前还属于内测阶段公益性质。
师资好,干货多
从师资力量来说,群里的课程设计者是教师出身,多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课余自己研读心理学、亲子阅读、亲子教育等等书籍、课程,曾为逻辑思维等平台撰稿,在这个领域颇有收获有见解。
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在妈妈们在亲子阅读方面的疑惑,直接上干货,水分少,更加有利于妈妈们在平时阅读中,找到自己的不足补齐短板。
目前打卡人数较少,可以针对群员打卡我们可以做到逐个点评,针对他们打卡内容反馈出的问题给出建议或者方案。
随时答疑,对亲子共读或者亲子教育方面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我们会有针对性的给出建议,另外其他群友也会提出自己的看法。
内容走心,接地气
因为课程设计者自己本身就是个二胎妈妈再加上老师的身份,她设计出来的课程内容多是有针对性的,有理论,有实践,群友评价接地气走心。
所以课程内容设计都是老师这么多年以来总结,可以说是走过弯路后的经验总结,分享给大家就是希望她们不要再走弯路。
每日打卡内容都经过设计,环环相扣,实践起来容易,接地气。
轻规则,重实践
所谓的轻规则是针对目前的群友属性来定的,不太强调打卡规则,听课规则,因为妈妈们带孩子都比较忙,尤其是晚上,经常鸡飞狗跳的感觉,所以让她们忘记规则,有空的时候来瞄一眼参与一下,把看到的,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在和孩子一起共读上。
我们每天打卡内容紧贴上次分享的内容,让大家内容吸收并运用到实践中,这样的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二.最近参与的社群
秋叶书友会共读群是我最近参与度最高的社群,4月份以来,参与了四期的共读计划,四期下来收获颇大,这个社群之所以能跟着一起走下来,我觉得有以下几个特点:
形式多样迭代快、好玩
阅读打卡战队:
4月份秋叶书友会,开始了第一期阅读打卡战队的招募,采用的是招募40位书友,每人99元押金,每周抽签一对一组成小组,互相指定书目,一周内读完,然后输出书评,四周全部完成的人退还押金。
这一期处于探索模式,我认为秋叶团队也不清楚这个书友会该怎么玩,索性先拿出来尝试一下。
一期下来有很多的闪光点,大叔答疑、群友书评输出很多,但缺点也不少比如:
互动少、粘性低、互相指定的书籍对方不喜欢等等,所以在这一期结束后痛定思痛,很久都没有再次启动新一期打卡。
- 第一期共读计划《你的灯还亮着吗?》
这是打卡战队的迭代升级版,人员以打卡战队内部分成员为班底,形式采用在秋叶小店买一本指定图书,免费入群参与。
到开营那一天有150位左右书友参与,这一期书目比较烧脑,纯理论的书。
规则是,每天指定阅读数量,提出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阅读,然后由书友领读要点,每天时间固定时间在群内讨论,越是烧脑的东西大家讨论的越热烈,一周下来群内氛围燃爆,四周下来高呼过瘾。 - 第二期共读计划《全脑演讲》
共读计划会根据所选书目不同,玩法形式不一样。有了第一期的经验和口碑,这一期人数一下子图破0人。
第一期烧脑理论多,重在参与讨论,第二期是一本重实践的书,所以玩法又变了。
除了带着问题阅读、书友领读之外,把讨论环节变成了一分钟挑战自我介绍、一分钟种草商品、十分钟TED演讲,然大家能把刚在书中学到的内容即刻用起来,每一天群内气氛异常热烈。 - 第三期共读计划《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
这一期人数突破500大关,口碑和共读质量带来的效应,很多人想挤都挤不进来。
昨天刚开营,期待新的玩法。
社群质量高,分享干货多
每一期都有经验丰富的书友做领读,把书中的要点分享出来,干货满满。
共读讨论环节就是思维的大爆炸,群友们畅所欲言,把自己能想到的知识一股脑倒出来,金句频出。
第二期把《全脑演讲》的作者大卫祁老师请来做分享,作者从如何利用全脑思维做一场演讲出发,带领我们大家一起解析一场TED演讲,分析演讲人都用了哪些技巧,一下子吧书中零散的知识拼凑起来,演讲的模型便在头脑中有了模样。
大卫祁老师还时不时的出没在社群里加餐,针对书友的疑惑进行答疑。
第三期秋叶大叔的的书,他本人也会做分享,不定期答疑是少不了的,干货也肯定多多。
规模大、活跃度高
四期下来,社群规模从最初的40人一下子增长到500人,下一期如果不控制人数估计会接近800-1000人,口碑带来的效应导致这种规模是可持续的。
因为群内有作者、有群友大咖、还有慕名而来的,大家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学到本领的机会,所以气氛就显得异常的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