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终于来了,天气却还是阴冷的。早晨和下午,都得到了独自散步的机会。在户外走着,看着樱花绽放,人们在公园里有说有笑,不禁感到无比的幸福。
我们这样的人,是需要独处的时间的。看《肖申克的救赎》,对他的所作所为很是理解。我喜欢他这样的人,也要学习他这样在逆境中永远心怀希望、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们这样的人,在独处时,才能好好的塑造起自己的“自我”来。只要拥有了“自我”,无论身处于怎样的境遇里,都能对“自己”有着最基本的把控力和修复力。
更多的独处机会,就意味着更多与“自我”的对话。比起一味地沉浸在外面的对话里,比起一味地被外面的人所干扰,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对我们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自我”的对话,我们才能在逆境中不断鼓励自己,在一次次挫折中振作起来,在自己人生的境遇里,不让自己的情绪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流转。
我们对于“自我”的建立,会因不断地受到他人的干扰而变得虚弱。肖申克在婚姻中控制不了情绪而蒙受冤屈,或许是因为妻子在感情上对他的过度索求。在狱中的他,反倒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坚强和情绪稳定。我们爱身边的人,却需要保持自己独处的机会。“像一本合着的书”一样,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受不了太过“粘”的关系,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感情。
过去几年,被各种事物和人干扰,而失去了“自我”独立的生活,事实上是非常痛苦的。拥有了“自我”,才能拥有真实地踩在大地上的感觉,拥有对自己人生真正的掌控力。“自我”愈疗着自己,“自我”也陪伴着自己。在各种境遇中,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伙伴。
在这个春天里,我和自己慢慢地在户外走着,静静地感受着自己,陪伴着自己,听着自己的声音。我的“自我”渐渐回来了,我心中的愤懑和焦虑的感觉正在平复……我非常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