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陪孩子晨读经典的第四天,虽然每天晚上都要哄二宝睡觉,半夜还要随时害怕他掉床,但早上5:50依然准时起床,6:10准时到阅读场地集合,累并快乐着。今天早上我们又增加了三位新成员,还迎来了伊川国学会领导们的亲临看望并指导,真的不胜荣幸!
对于二宝我却依然无可奈何,刚刚开始就闹着让我带他出去玩,“抱抱我”、“我要玩”是他这几天说得最多的话。孩子其实是想让我带他去游乐场玩,可是不能一睁眼就去吧!为了不让他哭闹,只好骑电动车带他去亲眼看一看。快速来到街上,他又说:“我要去大张!”看到大张没开门,又说:“我要去永辉!”等到他看到永辉也没有开门,才相信我说的话。
虽然不高兴,但终于答应随我回去了,只是没有读多少书又开始不乖了,我也真是醉了!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没有他一个人难侍候!难道这就是老二自我感觉太过良好的普遍现象吗?可有时候又不能不让你喜欢!上午我坐在沙发上读书,他也开始拿起自己最喜欢的有声书本读起来,还边点边读边模仿叫声,真的特别认真,这种状态我们足足保持了二十多分钟。
中午我在吃西瓜时随口说了一句“瓜再不吃就坏了”,他便不停地从我手中夺西瓜,还在嘴里说着“坏了”,然后再扔进垃圾桶里。我再拿起一块,他就立刻又给夺走,然后这次是把所有剩下的都扔进了垃圾桶。我该如何向他解释“瓜快坏”与“瓜坏了”的区别啊?哭笑不得啊!不过心里着实又暖暖的。只是有一点让我心里酸酸的,无论什么玩具都说是爸爸买的,我也是醉了!对于孩子的教育我还是有很多的无所适从,所以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
今天学习的第一篇文章是《为什么小善举胜过大道理?》,郭继承老师为我们讲了一个有关他母亲善待叫花子故事,母亲多次让郭老为叫花子送饭,虽然仅是一件件小事,但在郭老幼小的心灵里,知道了什么是同情别人,什么是帮助别人,什么是感同身受。尽管郭老的家里很不容易,但也要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郭老的父母没有文化,从不会讲大道理,但就这一个小小的善举,在郭老的心里种下了善根,以后不管在哪里,什么情况,看到苦难,总是有深切的不安。
这让我也想起了我的父母!爸爸是绝对的一个老好人,记得那时候村里仅有一台拖拉机,也只有爸爸会开,他便总是早出晚归,自己家的庄稼坏在地里他都顾不上。这在我心中也埋下了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种子。妈妈兄弟姐妹八个,我六个舅舅一个姨妈,唯有她和姨妈没有上学,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这个家,奉献给了我的舅舅们。妈妈坚韧不拔的性格和献身精神也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
其实爸爸上学也仅仅是三年级,妈妈没有上过学,可他们的以身作则胜过了所有的教科书!对于自己的孩子,我更应该从自身做起,用实际行动来影响他们的明天!而为了满足婆婆回老家看看的心愿,我们下午开车回老家。为了孝敬妈妈,专门回家接住妈妈和我们一起去吃饭。为了让孩子养成习惯,我也和孩子商量了明天早上继续早起读经典,希望他们能从中学到更多。
今天学习的第二篇文章是《中国人为什么重视“孝道”?》,“百善孝为先”,从中国的历史上,“孝道”是历代中国人最看重的品格。中国人之所以重视“孝道”,其中大有道理。从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看,重视家庭和家教是中国人生存方式的必然要求。从一个人的道德培养来看,“孝”是一个起点,也是培养所有美好品质的“善端”。
道德培养的实质,就是突破“小我”,生成“大我”,表现为一个人能够越来越不自私,越来越考虑别人、体谅别人、帮助别人。当一个人真正做到天下为公、无私奉献的时候,就成为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孝”是培养人无私精神的重要途径。让一个人无私地对待别人比较难,但照顾和孝敬自己的父母,相对比较容易,因为这是我们最能亲近和最应该感恩的人。
中国人从鼓励和推崇“孝道”的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家庭的基本伦理,而且由“小家”及“大家”,不断地开阔胸怀和心量,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孝道”入手,不断扩充德行的表现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的美好品质,诸如诚信、宽容、奉献、理解、尊重等,都可以逐渐地加以培养和推广,这是中华文化的智慧之处,也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