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雨果,曾用他的文字表达过这样的思想:
世界上没有幸福的人;有的是光明中人和黑暗中人。所以,世界都在推行科学和教育。
我认同这样的观点。
世界并没有幸福可言;有的只是见地。
所谓”幸福“,不过是比较的产物。也就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有相对的优越或卑微。无法准确把握和讨论,便无从考究。
光明与黑暗,是孪生的姐妹。有光,便有暗。光明产生阴影,阴阳同辉,才能产生可见的色彩与光芒。
譬如:生活的境况。顺逆不过是暂时的。决定其运作规律的背后,是个人主观看法的正负转化。
生活无常,才是寻常。正如朝暮更迭的日升月落,亦如四季更替的冷热交换。
保持生活态势持续兴盛的方法,便是使用积极的思想和主动的行动来处事。
倡导正面积极的思想言行,是因为这对于事态发展有利。负面的心态,也允许存在,应用于情绪能量的宣泄。待到心态恢复平静,就要投入到处理生活矛盾的行动之中。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情绪的自然循环,有利于身心的平衡。
正如自然界夏季的酷热炙烤,也需要冬季的寒凉收敛。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过度沉浸于消极情绪之中不能自拔。
能救自己出深渊的,只有你自己。
这句话的意思是,化解问题的行动在于主观上的自我觉悟,同时,允许在现有的资源、人脉上,积极寻求帮助。
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前进。
有人这么描述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
我现在虽然不知道问题的答案,可是,我知道获取答案的途径。
这是一个富有智慧的思维路径。
自己不知道答案,难道还不会去找么?况且现在是互联网、AI时代,答案已经唾手可得。
可是,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真正契合自身需求的答案:
我知道答案琳琅满目,不过,我了解如何通过实践,去验证答案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方式方法。
这才是与时俱进的、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灵活思维。
甚至更进一步:
得到了诸多有效答案,我还能由浅入深,加以推广,产出教学资源,产生社会影响力,引领社会进步。
……
凡此种种学问,都已经不再新鲜。
阳光底下无新事。
自己才是生活的主人。
真正重要的事情,已经是变成了:
自己安排的生活是否真正令你满意?
与其跟他人攀比,不如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
尽管人人都生而追求成功和完美,事实却是:生活只有“残缺美”。
在有限的生活条件里(缺陷美),懂得感恩、珍惜拥有(活得自在),就是不虚人生此行(真正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