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在奇葩说上看到臧鸿飞的一段发言。
他说婚礼就是一场尴尬,荒谬又莫名其妙的私人庙会。
各种繁琐的礼节,千篇一律的路数。
住在一起两年半的人,当着一群亲友的面装模作样。
想起自己每次参加婚宴时的情状,只盼着赶紧上菜,吃完了就走。
那些闭着眼睛都知道的步骤和台词,看多了属实无味。
因而觉得他的那段发言幽默却真实,和我的想法如出一辙。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参加婚礼都掐着点入场。
既不会为编排好的桥段感动,也不觉得誓词有多好听。
相较于台上两个人的自我感动,菜色如何反而是我关注的重点。
直到很久之后,看到一些不一样的婚礼。
那些丢掉了的感动,才重新找了回来。
结婚的两个人都很年轻。
到场的宾客,都是他们两个的好朋友。
不同于嫁娶时繁琐的过程,他们的婚礼更像是盛大的聚会。
新人站在门口迎接前来观礼的朋友。
在婚礼之前他们就告知宾客,可以装扮成各类模样。
因为到场的都是些年轻人,所以什么稀奇古怪的造型都有。
结婚的新人事先也做了功课,邀请的宾客坐在哪里都事先安排好。
避免了同桌却不相识的种种尴尬。
婚礼开始之后,新娘的弟弟挽着她的手出场。
把她交给未来的姐夫之后,又眼眶带泪的退场。
新郎一路帮新娘整理裙摆,公主裙唯美又浪漫。
主持人没有说太多华而不实的词汇,新郎新娘也没有刻意煽情。
两个人表达了对到场来宾的感谢,然后面对面的说了段誓词。
那段词一点都不长,却有几句话说到了人的心坎儿。
誓言不应该有结尾,用余生和你一起写。
两个人没有像传统婚礼那么拘谨。
也没有在现场宾客面前展示才艺。
他们就像是请客的老友,和到场的人分享他们的喜悦。
送婚戒这个环节,上来的不是小花童。
而是一个百岁老人,坐在轮椅上把戒指交付到两个人手中。
推着轮椅的是新娘的妈妈,老人是她的祖母。
音乐响起的时候,全世界最爱她的人,把戒指交到了新郎手里。
新老三代人的同框,让爱这种美好的东西代代流传。
那个场景虽然没有繁琐的致辞,却胜过千言万语。
很多人都被他们的温情所打动,泪湿眼眶。
到了最后,也没有扔捧花的情节。
新娘把花束交到了弟弟手中。
弟弟抱着那束花,在台上哭得好笑又好哭。
看着从小长大的人嫁人,他的心情一定很复杂。
有兄弟姐妹的人,都能体会那种难言的情绪。
到最后,新郎新娘出来向朋友们表达感谢。
轻松的口吻间,却处处传递出对朋友的在意。
因为在场的长辈很少,所以大家像是少年时那样肆意。
彼此间杯盏交错,像极了升级版的大学联欢。
过程轻松愉悦,却又处处尽显心意。
这种不做作的简单婚礼,让这个年纪的我内心波动。
我曾经以为婚礼就是展示给别人看的闹剧。
直到看完这场婚礼,才惊觉婚礼也可以是为了自己而办。
可以选择自己爱的布置,设计自己要的情节。
邀请那些自己选了的朋友,和他们在婚礼上笑闹。
无需一桌一桌的敬酒,也不用虚情假意的客套。
参加婚礼的人带着祝福前来,要结婚的人轻松愉悦。
这样的婚礼,我头一次见,也不知会不会有下一次。
这样为自己而办的婚礼,才是年轻人心中想象的模样。
那些背好了台词走流程的婚礼,更像是演给父母和宾客看的俗套情节。
大家聚在一处吃个饭,吃过了连新人的名字都记不得。
交换了份子钱,礼尚往来,不拖不欠。
见多了那样的婚礼,也就没了一丁点儿向往。
如果有一天要举办一场婚礼,我希望过程短暂且精简。
有真正关注自己的人到场即可,说一说往事,聊一聊未来。
随性而发,可以笑,也可以哭。
不需要伪装情绪,云淡风轻的告诉大家。
以后的路,要两个人一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