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了刘烨和赵薇主演的电视连续剧《一个女人的史诗》,后又读了原著。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作家严歌苓。不过,大多数人是看了才上映的电影《芳华》,喜欢上严歌苓的,她是原作者,也是编剧。
作家的天赋、后天努力和职业训练
严歌苓和作家王安忆有过一次讨论。
王安忆说,“作家百分之三十的天赋,百分之七十是靠后天努力。”而严歌苓的看法恰恰相反,她认为作家要靠百分之七十的天赋,百分之三十的努力。在最近一次“职业写作”的演讲中,严歌苓改变了之前的想法,她认为:作家百分之五十的天赋,百分之三十靠后天努力,加上百分之二十的职业训练。
我们来讨论一下,成为作家的“三要素”:天赋、后天努力和职业训练。
首先,说说“天赋”。不论是王安忆口中的“百分之三十”,还是严歌苓口中的“百分之五十”,于任何一个想成为作家的人,“天赋”这玩意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什么是天赋?就是自然赋予,与生俱来的才能,就像 7 岁的莫扎克就是具有“完美音高”的天才。
有天赋的作家和没天赋的作家,就像《孤独小说家》里的叽贝久和青田耕平:二十四岁的叽贝久,才华横溢,出道不久就成为畅销书作家,红透半边天;年近四十的青田耕平,出道十年还只是个二流作家,一年勉强出两本书,维持生计。想成为作家的人中,“没天赋的耕平”居多,我也是其中一个。
接着,说说“后天努力”。不管是“百分之七十”还是“百分之三十”,“努力”是成为作家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漫长的写作生涯,严歌苓是怎么努力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的?她说,“我总是这样告诉自己,我像所有去上班的律师和会计一样,反正到了点就坐到我的写字桌旁边。我对写作这个事情是一种很平常的心态,那就是我是靠写字来养家糊口的。”几十年来的严格自律,以平常心不断努力写作。
目前,受自媒体写作环境的影响,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煽动性极强的软文《零基础写作,月入万元》《如何通过写作,月入十万》《如何通过写作,年入百万,实现财务自由》......写作的入门门槛低,于是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便簇拥到电脑前,通过一根网线,加入到写作者这个行列中来。他们开始动笔之前,大都没有经过任何准备,只是觉得:不就是写写文章嘛,多简单,你能写,我也能写,还能一夜暴富。
于是,年轻作者的努力方向就成了:如何哗众取宠,博人眼球;如何走捷径迅速致富;如何蹭热度快速蹿红……真正能静下心来,认真、踏实写作的人反而越来越少了。
我便想劝这些作者:不如换个赚钱、出名的法子。哪怕严歌苓这般水平的作家,为了写好一部作品,都是不计成本,还冒着赔本的风险。
想起写了五百万字“帝王系列”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的二月河,他说过,“我这个人没什么写作天赋,就是比别人多写了几千万字而已。”
最后,说说“职业训练”。“职业训练”是源于严歌苓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攻读艺术硕士,得出来的感悟。十几个同学围坐在一起,对着一件物品或一个人物,用“思想的眼睛”推动场景的发展,让一切鲜活起来。学习如何自然地转换视角,用什么转换。这种“职业训练”的确不能代替天赋,却能让作家们的天赋更充分展现出来。
就像是古龙笔下的傅红雪,天生残疾,还时不时羊癫疯发作。为了报仇,每日练习拔刀一万次,最终做到出刀快如闪电,叫人一招毙命。
作家应该写什么像什么
严歌苓说,“作家应该写什么像什么,不要过早把自己架起来,要在落地的生活当中。” 比如说,写《陆犯焉识》,她花了很多钱,去青海体验生活,花钱开座谈会,请教劳改干部;写《第九个寡妇》,她就跑到农村去住着,和村民们排队抢厕所;《玛阁是座城》写赌徒的,她就跑到澳门赌场学赌钱,输了几万块钱回来......难以想象,一位外交官夫人,一位优雅若水的女作家,居然可以为了自己的写作使命感做到这些。
严歌苓说,“我如果不把这个故事写出来,我会死。”
而我们呢?我们为自己笔下的人和物做了什么?仅仅是想当然编造或复制一些烂大街的故事?
我绝不做一个只会编造故事的作者
前些天,宁波下了一场大雪。为了出行安全,我没开车,搭公交车上班。公交换乘要一个小时四十多分钟,路程有点长。在这一路上,感受到雪花飘到手背上化水的冰凉,看见小姑娘蓝色雨伞上附着的冰花,在街边听到一个大叔在高声唱歌,闻到路边包子摊的香味......
走在风雪中,我突然顿悟:一个写文的人,要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自己、写天地、写众生,写一切能写的。
感谢严歌苓老师,我绝不做一个只会编造故事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