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终于把原先清理到阳台的书报清理出家门,还有一放好多年在房间里的转椅,分拣的一袋杂七杂八的小饰品、文具正式送出家门把储物柜里的放物件、电子产品的几个方格的东西全部拿出摊开平放,挑选可以舍弃的东西。发现原来拥有的东西真不少,有些都不记得他的存在了,什么给人带来好寓意的“棺材”,读书时期同学送的生日礼物,抓娃娃抓到的都有不下5个,不禁发觉原来我也算个神探手了,哈哈。
“舍”的过程中,发现有些东西真不是一次就能立即做出决断扔掉的,能够直接丢掉的是原来物品的包装盒,不再完好的小饰品。对于朋友和自己给自己买的各种小礼物,我犹豫了,可能需要再多一些时间等待第二次的清筛,估计这就是在处理人与物、物与情感的关系了,平时收拾只是把物品几乎不做删减的挪地方收拾好,并没有想到要清理,越积越多的“陈年旧物”也是该让它们在合适的时候以另一种形式告别旧主,发挥新的价值了。
继续听着关于整理的音频课。在每天坚持做一点的整理和学习中又有了一点新的收获:一是整理东西不是为了整理而收拾,一个主要的目的是要以人为中心,方便取用,随拿随用。而原来收拾东西就是为了能够把它收拾整理好,只是完成了收纳的步骤,过一段时间东西放在哪儿也许都忘记了,并没有实现能够方便取用的目的。
还有一个体会是,收拾整理东西也是讲究思维逻辑的,要经过简化、整理、实现目标的过程。其中很重要一环是做好规划,有目标、路径、结果。整理需要规划好家,就像写作的大框架,相当于给家里划分功能区,每个功能区存放固定的物品,它们有了固定的家,就不容易乱了了,同时还能做到心中有底,自己有哪些东西,都能够了然于胸,思路也会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