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的可变成本是指与不可变成本相区别的成本。工程永久性材料的成本是不可变成本,是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的,但非永久性材料或资金的成本等都是可变的。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的是可变成本之资金成本的最小化。
在我国每一项工程都有不少的资金缺口,许多工程是带资的,即使是不带资的工程也会因为不合理的验收、结算制度、审批等待时间长或者是故意刁难等因素而造成工程资金的大量缺乏。
基建市场是一个极不平等的卖方市场,施工单位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也必须支持生产。材料款不能拖欠(账期较短、利息也是相当高),人工费更是不敢拖欠,承包商唯有拆东墙补西墙,借钱维持运作。这些贷款的利息高得吓人,最高时年息甚至高达120%。如果你是央企或国企,那这些都不是问题,业主方不敢欠你的工钱太久、少量不够用的也可以有银行的低息贷款,但是广大的民营企业呢?他们没有这样的幸运,只能去借高利贷,年息36%是通常水平,所以他们不敢做工程。只有靠“包工头”挂靠而赚取其中的1.5%~3%左右的管理费。这就是中国建筑的现状:绝大部分工程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包工头”去完成。
工程的资金缺口通常在40%左右,但企业不会去借40%,而是只借其中的20%左右,其余的也是东欠西欠。每个一级企业每年最少要完成15亿元左右的产值,如果去借3亿的高利贷施工那就要每年付出1.08亿元左右的利息,而15亿的产值利润最多也不过1.5亿元,而工程款的完全回笼在验收以后最快也要2年。这就要付出2.16亿元的利息,这是大多数企业不敢干的。但是企业必须要生产,要保业绩,于是就有了勇敢的“包工头”。15亿的产值可能会有50个左右包工头,这样下来每个包工头要承担432万左右的利息,企业的资金成本分摊给了“包工头”,企业压力就没有了。而民营企业可以收2.5%左右的管理费,也就是有了3750万元的收入。一个一级企业就80人左右,平均费用每年大约960万,这样企业还是有财发的。这就是为什么工程领域“包工头”屡禁不止的原因,但“包工头”从此背负了沉重负担。
有很多前期的“包工头”都退出了建筑市场。但市场还在继续,还有许多不知深浅的生意人成了新的“包工头”,前赴后继的“包工头”推动了中国基础建设的向前发展。可以说,没有包工头,中国基建寸步难行!
玉扳手建筑互联网平台推出了建筑融资服务——筑融通。此项服务可利用你的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应收账款和履约担保金等进行低息贷款,每年可减少占工程总造价约5%的工程资金成本的支出。
欢迎包工头兄弟加入玉扳手,从此可以轻松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