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得的压岁钱,大抵是做了一年的学费啥的。
到工作后,每年除夕,妈妈会给我一个压岁包,然后自己也会给老爸老妈一个大红包。因为有了经济能力,所以给别人的红包居多。
有了孩子后,儿子今年3岁,每年都会收到一些红包,但金额不太大,因为老公哥哥家3个小孩,拜年的时候,亲戚都不会给太多。我和老公也遵循一个原则,春节红包不赚,都会想方设法变个法子给别人的小孩,长辈。整体来说,我们都是亏得比较多,所以也没有存。
压岁钱,更多的是内心的一种情感。脑海中总还记得小时候,爷爷给的压岁钱,虽然只有1、200,可那声慧宝仿佛还在耳畔。现在爷爷已去世三年了,好像也没有人这么喊我慧宝了。有时候,还是蛮想他的。
为人父母,等孩子记事起,也应该去维系孩子“压岁钱”的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