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曠(kuàng 礦),字子野,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他儘管雙目失明,仍然熱愛學習,在音樂方面的造詣很深。
有一天,晉平公問師曠道:“我七十歲了,很想學習,恐怕已經太晚了吧?”
師曠反問道:“既然晚了,為什麼不點起蠟燭呢?”
晉平公認為他答非所問,氣憤地說:“我講的是正經事,你卻開起玩笑來了!哪有做臣子的跟君王開玩笑的道理呢?”
師曠解釋說:“我這個瞎了眼的臣子哪裡敢跟君王開玩笑呢?我聽人說過:‘少年時代熱愛學習,好像旭日東升,光芒萬丈;壯年時代熱愛學習,好像烈日當空,光焰奪目;到了老年,才下決心學習,那就好像晚上點起蠟燭。’蠟燭的光亮儘管遠遠比不上太陽,但是有了這點光亮,豈不是比在黑暗中摸索強得多嗎?”
晉平公聽了,點頭稱讚道:“你說得真好!”
師曠論學.jpg
原文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慾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摘自《說苑》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