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我在文学路上的一位良师益友。认识他,有一年多时间,得益微平台一瓣书香交流群。
知道他,是从文友西丽的朋友圈,看她分享王璐所写的赋,时隔虽不长,我却忘记了当时的题目。只记得初读他写的赋文,就被通篇行云流水,大气磅礴的溢美字句给吸引,那会还真不知他是个man。
关注他,是2016年9月,他在我发表于一瓣书香公众号的文章《秋游石川河》的留评。别人的留评,尽是赞言之词,好话说的多,而他直言不讳,指出我所写文章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记得当时我还在他的留评下,留书辩驳自己的观点。看书写文修文,时间久了,才知道自己当时的浅薄。
我第一次拜访他,是在文友李树荣老师住的工棚,门外到处建筑设备。没有人会信,一个副局长肯屈就,把自己窝在狭小的工棚,坐着矮凳,抽着褐色的旱烟,脚边趴着几只毛色不一的看门狗。他就那样抽着旱烟,吸溜着茶,见我来了,指着李老师的床边,招呼我坐下,递过一杯茶,便拉起了家常话,问我的父母,问我的爱人,也问我的工作,言语随和,没有一点官架。
再次见面,是二零一七年正月初四,承著名诗人麦秸邀约,和巴漠,王璐等文友闲叙。一见面,他直夸我的红围巾色艳,说真的,惭愧的很,当时我竟不知是他。随后的交流中,巴漠老师叫他赋王,我才恍然醒悟。事后跟他说起此次相聚,我眼拙,没认出他,他只说没啥,叫我别介意。
以后的日子,我们初学写文的几个好友,只要闲暇,交流探讨时,每次约王璐老师,只要他在县城,从不吝赐教。他说的最多的,不敢辜负党益民老师所托,挖掘家乡文化,提携文字新人。每次同他畅谈后,我想大家如我一样,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最近,看他的赋,近乎三两天就有一篇宣传家乡乡镇的大作,洋洋洒洒,每每看他赋文展示,都能感受到他博大的情怀,浓浓的爱乡之情。他写过的赋文不少,宣传富平的亦很多。
最近读过他写的不少诗评,作品有军旅作家党益民的,有闲居在家朱亚妮的,还有在建筑工地劳作的李树荣。他不以身份贵贱,不论官阶与民,每一篇诗评文字,他都会认真用心解读,倾其才华,施展笔墨,详尽评述。
昨晚和本家孟运闲聊,说到了王璐,他个人的涵养,文学修为,非我等所及,他的积淀,行文,非我等所比。他驾驭文字的能力,来源他的内心,大量的阅读,丰富的知识,平日的积累,长久的积淀,才会是他拥笔自如,我们仰看有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