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地铁起步晚,这两年发展速度却快,甚至连接周边的轻轨也在建设了。同时,出门远也很方便,或者飞机,或者高铁,或者自驾,即使坐长途汽车也可以很快上高速。
先前却没有这么快捷。在乡下,有毛驴车或者骡马车,也有自行车;在城里,有自行车也有公交车。那时候公交车也有“拖挂车”——就是有两辆车厢组成的,刚到杭州看到挂辫子的无轨电车就是这种。在老家没有电车,有轨无轨的都没有,我们那时把由两节车厢组成的公交车叫做“通轿车”。每次坐上这样的公交车都喜欢在车厢结合部,因为那个地方摇晃的最厉害;另外,那个地方有圆形的大钢板和帆布覆盖的类似手风琴风箱外观的褶皱,可以研究好久,也最通风。而出远门,长途汽车难熬,绿皮火车却值得怀念。第一次坐绿皮火车是高中。那个暑假,和同学们约着去沙湖。住在银川,沙湖属于石嘴山,坐长途汽车票价贵且不舒服,于是选择火车,票价记得是1块多钱。那也是第一次去火车站,看到宽阔干净的站台感觉非常高大上,看到制服笔挺的铁路工作人员也十分仰慕,而火车上的绿色长条靠背椅坐着也十分舒适,从车窗听时鸣的汽笛伴着“哐啷哐啷”的摇晃看窗外的风景也很惬意。
后来南下,也是坐的绿皮火车,先摇摇晃晃26个小时到北京站,出站转了一圈马上进站,又摇摇晃晃22个小时到杭州。一路上看着平原过渡为戈壁,又到丘陵山区;从生机盎然到荒无人烟再到蓊翠欲滴。那次长途绿皮车的印象非常深刻,最深刻地方是两个:一个是走北京的“之”线火车掉头,还在停车的时候到詹天佑的铜像前拍了个照片;另一个就是轰轰隆隆地从南京长江大桥的铁笼子穿过长江。这两个地方,一个可以回忆课本里对那小小一截“之”字铁路和詹天佑先生的缅怀,另一个可以想象“百万雄师过大江”。现在坐着高铁不可能有这样感受。
工作了,最初几年经常出差,是坐绿皮火车;因为家与亲人都在西北每年都有探亲假,也是绿火皮车。出差可以卧铺,探亲也想卧铺,但票难买。出差可以凭介绍信,探亲就没办法,甚至很多次都是无座票。无座也没事,晚上可以躺在绿色长条椅下面,白天可以坐在巨大的行李袋上;甚至最拥挤的时候,还有过爬到行李架上过夜的经历。。那时候物流不发达,土特产也有很多只能在产地买到,于是来回都是超大的行李袋。
那年回家,带着儿子。想让他体验一下绿皮火车,于是买了两张软卧。上车以后他兴奋得很,先是让我陪着从头到尾参观了两遍,后来车开了,他又自己来来回回走了好几遍。2017年夏,全家再次回乡。去的时候是飞机,回的时候,儿子又想绿皮车了,于是陪他摇摇晃晃了几十个小时。后来问他喜欢绿皮火车什么?他说:可以看风景,可以交朋友,还有就是餐车里的饭很好吃。
而我,很多次坐绿皮火车的时候都会想起罗大佑的那首歌:
“……
想欲予阮出外的人飞向一个繁华世界
一站一站过过停停男儿的天外天
想欲予阮思念的人看着阮的苦恋心情
一步一步摇摇摆摆故乡的田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