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我选择先看了《饮食男女》和《推手》,最后是《喜宴》。如果说前两部让我的感受停留在李安叙事的能力,细腻的情感,以及所表达出的文化碰撞,家庭伦理和矛盾等等,李安在《喜宴》说的一句 “You're witnessing the results of 5000 years of sexual repression”让我顿时明白了他最终想表达的意思:中国人对于爱,欲望和人性的压抑。不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三部电影共同的主题是压抑着人性的中国人所展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句中“sextual”我更愿意理解为“人性”而非“性”,其实性通常是起因或表现方式,人性才是本质。
{开头结尾}
《推手》:开头老朱练习太极,气定神闲;玛莎打字,焦躁不安。都没说话,生活方式的天差地别一目了然,双方都在忍耐。尤其是老朱虽表现的无所谓,但我们都知道老一辈是多么要面子,为了子女是要经历怎样的心理斗争和忍耐才能接受这样“寄人篱下”。相比洋媳妇的直接抱怨,老朱都默默藏在心里,为了儿子孙子,忍了。结尾是在老朱和陈太太的谈话中。虽然李安喜欢在悲哀的电影中给观者一点温情的结尾,但最后两位老人明明对对方都有意思,但表达出来的爱是隐晦的,欲望是被控制住的,就连邀请对方来家里坐坐都不好意思开口。对老朱来说,不论是爱情还是亲情都很隐晦,不能被说出。
贴出结尾对话:
陈太:我就住那边168号房。
朱老:我住在那栋2101。
陈太:嗯,有空过来坐坐嘛。
朱老:下午有事吗?
陈太:嗯,没事
朱老:…没事…没事…
《喜宴》:开头伟同边做运动边听他妈妈的语音留言催促他交女朋友。爸妈的催婚,或者他爸妈本身,让他感到压抑,压抑到他必须用做高强度运动来分解母亲的话语所带来的刺激。但为了父母,作为儿子,他隐忍与承担着。镜头转向Simon所在的诊所,他说:“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这句话意思是说外在再怎么坚毅顽强的人也都会有软肋。同时也说出了父亲的命运-这个软肋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爱,为了这份爱,要强的父亲可以放弃高高在上的自尊心,缩小自己,压抑着自己的内心。在电影中,高妈妈其实一直强调“说不定他这(gay)只是暂时的,等有孩子之后就会变正常了" 等等,这些话未尝不也是父亲想说的,但沉甸甸的隐晦的父亲的爱啊,使得最终让高爸爸以无言示投降。结尾是知道真相的高爸爸瞒过了所有人,在过安检的时候他举起了双手。举起双手代表的是投降,是被迫的,不得已的。老朱最后也说了,为了这个家,他必须保护这个秘密,压抑着自己。开头是儿子压抑,结尾是老子压抑,两者此消彼长,李安展示的这个故事,不是每个做父母子女难念的经之一吗?
《饮食男女》:开头红灯一灭,人们如潮水般涌出;好似压抑着的欲望迸发,同时也预示着接下来的故事背后代表着无数个中国家庭。紧接着宅子中见朱师傅抓鸡做菜,之后用了三个镜头描述了三姐妹的背景后,画面最终落在了一家人一起吃饭的饭桌上。大家各怀心事,但什么也不说,吃饭已变成了冰冷繁复的形式。结尾是大家走向了各自的生活轨道,老朱与锦荣生活在了一起,还孕育了新生命。二女儿选择守着那个家,当起了厨师。因为这部电影本身信息量很大,所以李安并没有赋予开头结尾太多的意义-开头是为之后的故事做铺垫;结尾则是做了很好的总结工作。
《饮食男女》:欲望后的压抑,压抑后的爆发。
与前两部直接表达了中国家庭对于人性的压抑,这部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压抑,还对欲望和压抑过度之后的爆发进行了探讨。
大姐因为最为年长,担当家中母亲的位置,强大的对家的责任感让她用谎言压抑对爱的欲望。每天的一封情书给了她希望和寄托:她多么渴望被爱,多么沉溺在这份爱里。所以在当没有收到情书的那天,她害怕自己不再悲哀了。于是对这份爱的压抑最终爆发,拿着扩音筒在全校呼喊找寻写情书的人,之后还与暗恋的体育老师一顿狂吻。平日严肃古板如同修女,口口声声说着“我是要照顾我爸一辈子的”的她,当爱情到来时走得急不可耐。
不同的是,二姐自幼与父亲反目,与姐姐多年隔阂,一直都想离开家。在影片开头她便说“只要可以离开那个家,一切都值得”,之后找各种原因要搬走,但却是感情最细腻以及是留在老宅里的唯一一人。她对父亲以及这个家的爱超过了任何人,压抑她的不是爱情,是她一直得不到的亲情。在解开了自己对父亲与姐姐的误解之后,她终于得到了渴望的亲情,回到老宅,做起饭菜。
小妹呢,无畏追求自己的幸福,喜欢一个人就主动相处。年纪最小,却最快找到爱。这份勇气和懵懂成了这个故事开始的导火索。
在送走了女儿们之后,老朱对父亲这个“使命”松懈了许多,之前他含蓄的通过最拿手的菜肴对姗姗和景荣表现出了爱意,慢慢的当他想得到这份爱的欲望越来越浓烈且无法再继续压抑下去的时候,他终于选择把事实告诉了全家人。在我看来,正因为老朱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了(开头看的出老朱为了一顿饭仔细准备了很久),忍耐的太多的了,无论是对儿女还是对死去的老婆的爱也压抑太长时间了(失去味觉),导致最终的情感大爆发。
网上许多人说这部电影是李安对于传统观念的丧失的悲哀感,例如以下我引用来自网友Sue在豆瓣上《不为饮食,非关男女》的一段。但我的观点是李安是保持着开放和探讨的心态完成的这部电影,他单单讲了一个故事,并没有说老朱这个做法是好是坏,利弊留给观者评定。
最压抑的最叛逆,最叛逆的反而最传统。表面上看起来与传统格格不入的都市白领,内心深处对“家”的坚守却如此执着。很多老一辈人抱怨传统观念在现代文化的侵蚀下难以为继,李安对此的态度却是乐观的。他相信这条血脉不会断,而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反叛与回归中得到传承。
还记得上电影课老师说事情有因必有果。A的起因是因为B的结果;B所带来的创伤会一直萦绕着A,并影响着A的选择,这就是trauma(历史创伤)。那么中国人的人性压抑感起因是什么?压抑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压抑之后呢,会怎样?会是可怕的后果吗?还是像朱老一样,在压抑爆发之后才能得到幸福?愿闻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