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
我发消息问你,在加班吗?隔了四个小时你告诉我"加班″,这不带感情的回复里,写满了你的疲惫和无奈。
这一刻妈妈特别特别地心疼你。
已经有四个晚上了吧,你一直在加班。所以我也开始陪你到凌晨不睡觉,往往,我一边漫无目地的读书,一边信马游缰地码字写简书,我想用这样的方式陪你,我的丫头。
昨晚我和你谷姨出去约会吃饭时,爸爸一个人去银行存钱,他遇到了一个喝得不省人事的小女孩,因为怕那个小孩出意外,他打了110报警,又打了120电话,甚至在联系不到孩子父母那一刻,爸爸说他想陪那个小孩去医院等她的家长。后来小姑娘的爷爷来了,爸爸才放心的离开。
回来时,爸爸说,自从闺女去了外地上班,我觉得我对所有人都温柔了,因为我特别希望我善待别人时,这个世界就变美好了,这样丫头在异乡就会遇见美好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讲这件小事的时候,宝宝你能感觉到爸爸对你的无比深沉的爱吗?
但爸爸没有料到,女儿在异乡收获了众多善意的同时,也倍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逄回迁必加班″的艰辛!这也成了雄安所有银行的标配!而这种忙碌应该在你最初选择银行工作的心理预期里。
在妈妈的感觉里,每周三往往是人们工作中感到最疲惫的一天。在某个熬夜或是早起的日子里,你是否也像我一样经常对自己发出的灵魂拷问——“每天如此忙碌,是在创造价值吗?”“自己这份繁冗的工作,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吗?”
在这快节奏的时代,并不是所有“忙”都能经受得住这般的拷问。忙碌不堪的我们可能也对自己的工作毫无价值体认,却遭受着心力交瘁的戕害。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如此回应一种常见的误解:“好像只有公家单位才会有各种繁文缛节,私人企业一定是高效务实的。其实,工作不分公共还是私有,它已经成为现代管理和分工体系当中的一种顽疾。”
不过,也有很多聪明人正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坦白说,就是“假装忙碌”,也可以理解为“瞎忙”。试想,如果不是这样低效地忙碌,而是每个人都各美其美,做着自己热爱的事,那社会怎会不生机勃勃呢?
在享受工作之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栽花、树草、钓鱼、养猫、写字、画画,可以把平凡的生活过得富有情趣。这样的生活是高效之后的副产品,那该多好啊!
丫头,在这个时代,生活的快乐似乎是轻飘飘的,是难以持久的。你可以上一分钟对着搞笑视频笑到不能自已,然后下一分钟就陷入人生无意义的虚无。那么如何来拯救自己呢?就是用空闲的一分钟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只是看了一眼窗外,吃了一个桔子,或者想象着和心里喜欢的人对视了一秒钟。你要相信爱,又要学会爱自己。特别是你无法确定的是,你遇见的人对你到底是喜欢还是爱的时候。喜欢是势均力敌,爱是甘拜下锋。丫头,你在听吗?
所以,我们最后变成什么样,并不取决于我们选择了哪条道路,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坚定地选择了什么。现在是23点21分,丫头,你下班了吗?
宝贝,今夜我想请你出来看月光或星星,让你在我的怀里听风过檐铃,看花落布衣。一起经历秋山红遍, 岁月温柔。
晚安,好梦,我的宝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