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每一次考试后、期末考试之前,我们语文老师都会专门预留出复习课的时间,用来给孩子们重新讲解测试卷、《学习与巩固》上的试题,也就是常规课中的讲评课。
经过几个学期的观察,我发现讲评课几乎是孩子们最不爱上、老师也教得累的一种课型。这种课上完,往往没有成就感,因为老师不管怎么问,课堂中的学生也不会主动要求老师讲解自己不会、不太理解的题型。但是孩子们经常出现“一讲就会,不讲都会,就做不对”的尴尬局面。也就是说表面上,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讲了一遍,但如果第二天重新进行一次测试,学生的错误率又能降低多少?
我们经常这样评价常规课堂 :“新授课,满堂灌,复习课,烫剩饭,讲评课,对答案”。很多教师习惯于从第一题一直讲到最后一道题,似乎拿到题不讲都是一种遗憾,却怎么也跳不出对答案的怪圈?但是这样的讲评课,高效高效的讲评课到底应该怎么上?
近日读到一位有经验老师的讲评课做法,深以为然。讲评过程就不说了,只从教师选择的讲评内容和讲评时间来说,老师没有从第一题开始讲起,而是从错误率最高的题开始,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面对一张刚返回的试卷,学生最急于了解错题的原因,上课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最高,果然,课堂上学生非常投入,20分钟后学生对三道题彻底理解了此时,老师打开多媒体,原来老师还准备了两道相似的题,让学生再次练习巩固这类题的做题思路,做到了知识迁移。最后,老师把本次试卷的全部答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出来,让学生对照答案,查找自己的不足,如果仍有困惑,可以同桌帮助,或者请老师单独辅导。这种自主订正、同桌互助、单独点拨的方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帮助孩子养成自主检查,自主订正的好习惯。同时,老师的备选题型又真正让孩子们做到举一反三,也解决了“讲一道,会一道”的共性问题。